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5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桂玲;;寻求创造的非理性根据——德勒兹权力意志创造观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姜宇辉;;“抵抗”同一性[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3期
3 陈炳辉;王东明;;马克思思想与德勒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应雄;;德勒兹《电影1》中的“运动影像”[J];电影艺术;2009年04期
5 韩桂玲;;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社会控制与生成论[J];求索;2009年08期
6 ;哲学界·书[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3期
7 陈炳辉;王东明;;试析尼采对德勒兹后现代思想形成的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8 王汝虎;;时间与影像——试述德勒兹电影理论的后现代特质[J];作家;2008年20期
9 石蒙蒙;;电影中的非视觉研究——评德勒兹电影观[J];电影评介;2011年16期
10 耿幼壮;;如何面对绘画——以德勒兹论培根为例[J];文艺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党根;;德勒兹的游牧政治试验[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礼平;;差异与表象的毁灭——略论德勒兹与柏格森之间的渊源关系[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赵宪忠;Kristina Shea;;空间杆系结构的数字化生成与实现[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何俊志;;论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生成理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崔增宝;;德勒兹或单子世界的复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大春;;从法国哲学看身体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继民;;课堂记笔记策略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程党根;;激进经验主义:一种别样的经验主义[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猛;;2007年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民安;德勒兹世纪[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彭耘;梦醒之间的象[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吴弘毅;哲学,在生命中运动成长[N];光明日报;2006年
4 徐敏;德勒兹意象:一个幽灵或一种理论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广西师范大学 麦永雄;《千高原》 一个打开的工具箱[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汪民安 译;吉尔·德勒兹论福柯[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王小玲;从“肤浅”开始[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陈永国;世纪性的合作: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千座高原》诠释“非中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10 ;法兰西的另一种“政治哲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磊;创造概念的大师[D];吉林大学;2012年
2 胡新宇;德勒兹差异哲学与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4 邵雷;《内经》怒志生成理论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储诚喜;哲学诊断与当下关切[D];复旦大学;2008年
6 赵榕;当代西方建筑形式设计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戚广平;“非同一性的契机”:关于“建构”的现代性批判[D];同济大学;2007年
8 唐涛;身体思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宏香;仿像[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素艳;从宏观政治到微观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海瑞;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代金存;“生成”性文学批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贺滟波;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D];鲁东大学;2012年
4 由安立;德勒兹后结构主义诗学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5 周兮吟;差异的差异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明伟;论德勒兹的康德诠释[D];山东大学;2010年
8 胡新宇;德勒兹的“感性美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9 刘莉君;哲学诗化的游牧者[D];新疆大学;2009年
10 陶晓晨;数字图解—图解作为“抽象机器”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0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9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