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

发布时间:2020-08-12 17:24
【摘要】:德勒兹作为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因其独特的哲学美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德勒兹受正典哲学浸染多年,对西方哲学史和重要的哲学思想、哲学家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从内部观照哲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主张引入新的主题,选择新的风格、方法。他不断创造新的概念,从文学、艺术、建筑、电影等多个外部来观照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新颖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西方哲学美学由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嬗变的历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生成理论被看作德勒兹哲学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几乎德勒兹的全部思想与著作,都贯穿着对生成的强调。本文从德勒兹哲学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入手探讨其生成理论。不同于西方哲学思想史对于存在的强调,德勒兹在继承和发展尼采等人的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差异与生成,提出生成理论,构建起一种不断增殖、流变的动态的生成哲学观,并将生成置于存在之上,从而实现对柏拉图主义及摹仿论传统的颠覆和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逻各斯传统的解构和消解。 德勒兹的生成观包括生成哲学和理论的生成两部分,理论的生成指向德勒兹生成思想的成因及特征,其在路径和模式上与生成理论保持了绝对的契合,也就是说,他的思想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一种生成,具体表现为重写、解构传统哲学,消解原有理论的桎梏和界限,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而对生成理论的解读则主要从几个概念入手,在他看来,哲学就是创造概念,他与加塔利一起创造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块茎、解辖域化、分裂分析等概念的解读来分析其生成理论,其中块茎是生成理论的基础和原始材料,解辖域化构成其生成的路径和轨迹,分裂分析则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支持,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则向我们呈现了生成的两条主要轨迹:一个是粘合结构,以连词and为标志,在各种连接关系中生成合力;另一个是变形、重构,以动词to be (become)为标志,两条轨迹统一于逃逸,逃逸线构成生成的出口。 生成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社会学、电影、音乐、建筑、艺术等多个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其在文学领域的体现论述德勒兹的哲学文学观,生成理论在文学领域主要表现为对文学作品的重写和解读两个方面,重写通过在差异的重复中超越作者所处的时代语境,生成新的文学事件,而解读则表现为文学理论范畴的生成,其集中体现是“弱势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弱势文学的分析是他们将生成理论和分裂分析的方法最为详细、广泛地用于文学批评的范例。 本文从理论基础、生成理论的渊源、组成、原理、轨迹及文本体现等方面对生成理论做了简要的阐述,通过这些过程,我们可以大致一窥这种“生成”的特点:它是内在性的、祛中心的,是一种裂变式的增殖,充满革命性力量,是将一切指向未来的未抵达状态……哲学特征和视角都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创造了一个与传统思维模式完全迥异的视域。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5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桂玲;;寻求创造的非理性根据——德勒兹权力意志创造观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姜宇辉;;“抵抗”同一性[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3期

3 陈炳辉;王东明;;马克思思想与德勒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应雄;;德勒兹《电影1》中的“运动影像”[J];电影艺术;2009年04期

5 韩桂玲;;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社会控制与生成论[J];求索;2009年08期

6 ;哲学界·书[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3期

7 陈炳辉;王东明;;试析尼采对德勒兹后现代思想形成的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8 王汝虎;;时间与影像——试述德勒兹电影理论的后现代特质[J];作家;2008年20期

9 石蒙蒙;;电影中的非视觉研究——评德勒兹电影观[J];电影评介;2011年16期

10 耿幼壮;;如何面对绘画——以德勒兹论培根为例[J];文艺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党根;;德勒兹的游牧政治试验[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礼平;;差异与表象的毁灭——略论德勒兹与柏格森之间的渊源关系[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赵宪忠;Kristina Shea;;空间杆系结构的数字化生成与实现[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何俊志;;论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生成理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崔增宝;;德勒兹或单子世界的复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大春;;从法国哲学看身体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继民;;课堂记笔记策略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程党根;;激进经验主义:一种别样的经验主义[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猛;;2007年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民安;德勒兹世纪[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彭耘;梦醒之间的象[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吴弘毅;哲学,在生命中运动成长[N];光明日报;2006年

4 徐敏;德勒兹意象:一个幽灵或一种理论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广西师范大学 麦永雄;《千高原》 一个打开的工具箱[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汪民安 译;吉尔·德勒兹论福柯[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王小玲;从“肤浅”开始[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陈永国;世纪性的合作: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千座高原》诠释“非中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10 ;法兰西的另一种“政治哲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磊;创造概念的大师[D];吉林大学;2012年

2 胡新宇;德勒兹差异哲学与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4 邵雷;《内经》怒志生成理论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储诚喜;哲学诊断与当下关切[D];复旦大学;2008年

6 赵榕;当代西方建筑形式设计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戚广平;“非同一性的契机”:关于“建构”的现代性批判[D];同济大学;2007年

8 唐涛;身体思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宏香;仿像[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素艳;从宏观政治到微观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海瑞;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代金存;“生成”性文学批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贺滟波;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D];鲁东大学;2012年

4 由安立;德勒兹后结构主义诗学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5 周兮吟;差异的差异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明伟;论德勒兹的康德诠释[D];山东大学;2010年

8 胡新宇;德勒兹的“感性美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9 刘莉君;哲学诗化的游牧者[D];新疆大学;2009年

10 陶晓晨;数字图解—图解作为“抽象机器”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0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90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