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社会有机体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11:30
【摘要】: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联系的社会机体。在此,社会有机体是接近“社会经济形态”的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用于表达对社会形态的理解。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定义、性质、内涵的阐述所构成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重要的理论支撑。本文所谓的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各个层次、各种因素和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系统整体。 社会有机体理论表明,社会是随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而生成的不断运动变化的有机整体,整个社会有机体的构成因素、关系都是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领域都不是孤立的、分散的存在,彼此之间也不是相互外在、相互分离的关系,其中的各种因素也不是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系统。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社会形成、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们提供的正是系统性、整体性、运动性的思维方式。我们运用这种科学的而不是静止的、形而上学的、机械的世界观、历史观去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才能正确地去改造人类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消除了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对抗的社会,其本质是和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提出来的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伟大战略目标和历史任务。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切有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思想我们都要继承与发展。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从社会有机体视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审视和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正是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角,并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整体思路和布局,从三个部分展开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探讨和论述: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理论出发,深入阐述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内涵本质;其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境下,论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最后,在以马克思社会有体理论为理论支点,重点对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五个统筹”的必要性展开论证,并以统筹兼顾、系统协调为主线,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036;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伟;;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黄海东,高天琼;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贺祥林;;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J];江汉论坛;2006年01期

4 魏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吴恒;;试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形成的历史与逻辑[J];理论学刊;2011年10期

6 黄海东;;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月刊;2006年02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述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郭湛,王文兵;从社会有机体看和谐社会之构建[J];唐都学刊;2005年04期

9 方世南;;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价值[J];学习论坛;2006年11期

10 李秀林;论社会有机体[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本文编号:2791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91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1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