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现代性的双重困境

发布时间:2020-08-13 12:33
【摘要】: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之中,现代性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以来,无论是中国的发展问题还是世界的发展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现代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性困境的两种向度,旨在通过分析困境,找出化解危机的新方向,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道路。本文旨在对现代性困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现代性的词源进行追溯,对其特征进行考察,并且厘清了现代化、现代主义与现代性的区别。通过研究发现,现代性概念是及其丰富和复杂的,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性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产生的,依靠工业大生产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在主观方面上,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和主体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隐藏着内在的矛盾与危机,理性的悖论,主体性中心主义,人的单极化发展和意义的丧失,导致了现代性也存在着矛盾与危机。客观上,现代性的发展处于自然资源有限性和社会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之上,以及物化关系对社会关系的控制。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既然不能舍弃现代性,那么就必须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向度来研究现代性的困境问题,区分为思想文化,包括哲学价值观上的现代性困境和经济政治制度上的现代性困境,并分析了主观和客观两个向度的关系,与资本逻辑相联系起来,与市场经济相关。本文从马克思与现代性的关系着手,把握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态度。他既有对现代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的追求,又深刻洞悉了现代性的困境,由此,他对资本主义的形而上学和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从总体上看,马克思肯定了现代性所带来的福祉,又痛斥现代性的消极后果,他的最终目的是摆脱异化,重建现代性。依据国内外的研究和经验,我国的现代性发展要走出新模式,尽力摆脱消极影响,要认清中国的新任务,认清社会的发展必须培育理性精神,社会的价值选择和取向在于人民的主体性,并且倡导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改变生产方式,实现异化的扬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补充了西方现代性,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重新解读马克思《资本论》对现代性的批判确立了一个客观性的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03


本文编号:2792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92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