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与爱因斯坦科学技术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佚名;;一个改变爱因斯坦的故事[J];旅游时代;2011年08期
2 佚文;;一个改变爱因斯坦的故事[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4期
3 张五常;;你不必成为爱因斯坦[J];时代青年(哲思);2010年12期
4 柳延延;;“异常糊涂的聪明人”[J];杂文选刊(上旬版);2011年08期
5 朱旭强;;石破天惊:监控中的爱因斯坦[J];出版广角;2011年06期
6 张闳;;爱因斯坦不需要孔子陪酒[J];上海采风;2011年08期
7 何德芳;天才有什么不同?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科学分析[J];基础教育;2004年12期
8 ;笑林[J];林业与生态;2011年08期
9 李浅予;;人生的薄板[J];人事天地;2010年21期
10 Rooturaj;Sally;;爱因斯坦谜题[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匡玲;;创新 联系 提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李建明;朱亚宗;;爱因斯坦与皮亚杰认识论思想之比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许少知;;敢于向“主流”学说挑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7:“冷聚变”争论[C];2008年
4 王天鹏;;爱因斯坦给人们的启示[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5 王炎森;;近代物理学重大发现的背后——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A];全国第18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锦华;;物理科学理论的发展[A];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吕晓明;;“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许良英;;周老和《爱因斯坦文集》及其他[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10 王成玉;;论爱因斯坦关于品德和能力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念祖;爱因斯坦亦曾站在巨人肩膀上[N];大众科技报;2005年
2 延宏;爱因斯坦真的无法超越吗[N];科技日报;2005年
3 陈桃珍;走进爱因斯坦的世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4 叶子;举办“爱因斯坦奇迹年”纪念活动[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陶颖;50年后,爱因斯坦的“幽灵”在徘徊[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佳师;景新海:中国软件不需要太多的“爱因斯坦”[N];中国电子报;2005年
7 王志顺;爱因斯坦为何会“最受尊崇”[N];江苏科技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柴野;爱因斯坦——一位世界公民[N];光明日报;2010年
9 王鑫方;多情机器人“爱因斯坦”,能善解人意?[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于坚 诗人;爱因斯坦之故居[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杨;寻求现象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D];复旦大学;2012年
3 王冠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的自囚禁与宏观量子遂穿[D];兰州大学;2007年
4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邱忠文;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D];复旦大学;2011年
7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高海青;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洪宝;技术社会的批判与希望[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义新;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元;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静;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价值意蕴及当代意义[D];燕山大学;2010年
5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丁丽霞;马尔库塞与爱因斯坦科学技术价值观的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8 叶娌燕;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晓红;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的“虚假需求”理论探析[D];山西大学;2010年
10 李辉;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异化思想之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4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9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