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拉康的交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8:38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西方继弗洛伊德之后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本文对拉康的交流思想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认为,拉康交流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主要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是索绪尔)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因此,文章的第一部分探讨了拉康与索绪尔对语言的不同看法,作者认为,二者对语言的不同观点主要集中于如何把握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关系,阐释清楚这一点,也就为拉康的交流思想探寻了语言学背景。文章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拉康与弗洛伊德之间的理论关系,廓清了他们在无意识、自我、主体三个主要概念之间的异同。在拉康那里,无意识被赋予了语言学含意,因而,他的交流思想始终带有语言和无意识的色彩。 在厘定了拉康交流思想的理论背景之后,文章接着就“交流”这一概念在拉康语境中有何特定含义进行了专门探讨,以便我们紧扣他的观点进一步的研究。然后,作者以“语言能指”和“主体间的四角游戏”为线索论述了拉康的交流思想,集中阐述了交流的自动性重复、语言能指在交流中的象征、主体间的“L”交流图式以及主体与大他者的交流这四个重要的问题。通过这些论述,文章把拉康的交流思想清晰的显现出来。 在文章的第七部分,作者阐述了时间在拉康交流思想中的作用,作者通过分析认为,主体间的交流并非因语言能指和无意识的参与而抹杀了人际交流的意义,在拉康的语境中,交流产生的是一种回溯性意义。 最后,文章以上述讨论为基础,进一步论述拉康的交流思想对传播学理论研究的积极启发,重点澄清以拉康的视角来看待交流(传播)的主体,传统意义上的传播主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B565
【部分图文】:

隐喻意义,符号化,能指,拉康


中曾举例讨论的方法形象说明了能指如何产生所指,我们在此以他的图。喻与能指优越性的关系。我们用“理想国”一词的隐喻意义那么,按拉康的语言观,就可以假定图 2.5:图 2.5“理想国”的隐喻意义Fig.2.5 Metaphor significance of Utopia用拉康的语言观来分析这个隐喻时,就可以看到能指是如了 S1,情况如下图 2.6:

转喻,意义符号


成了 S2 的一个新的所指。原来的 s2 的位置被 占据了,自己也被排除的符号中,s2(理想国概念)通过隐喻消失掉了。能指的移动改变了所指。我们再来看看转喻与能指优越性的关系。我们说过,转喻有部分代替整体能。在中国的古诗中,诗人常用这种修辞方法,我们在此引用李白《黄鹤楼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来分析。“帆”是船的一部分,转喻指谓“船”这个整体。用拉康的图式来表示就是图 2.7:图 2.7“帆”的转喻意义Fig.2.7 Metonymy significance of “sail”在转喻过程中,能指 S2 替代了能指 S1,变化后的图式如下 2.8:

语词,心理问题


他想起的却是 Botticelli 和 Boltrafio 两个画家。整件事里有两个话题和旅行。什么会出现这种遗忘?遗忘是否与无意识有关?弗式进行了深入的道,弗式有泛性论倾向,他总是不自觉的把人的一切心理问题归结析这个案例也不例外,被压抑的无意识与性有关。这一点固然应该他解释的方法和途径是独特新颖的。我们可以把以上的事件用一幅化图来表示,见图 3.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迷失的“自我”——拉康镜像理论之维下的自我建构[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2 李维黎;;解读罗伯特·勃莱《雪地里的宁静》中的无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张敬敏;;95%的大脑活动由谁决定?——浅谈“适应性无意识”[J];大众心理学;2007年12期

4 王新生;;影片《让子弹飞》的心理学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岳庆申;杨文平;;浅析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6 郁敏;;沟通无意识 重新构建意识自我——分析心理学的理解与体验[J];大众心理学;2007年10期

7 范丽枝;;广告中的能指与所指[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8 洪志强;;作家的“白日梦”与现实的距离——弗洛伊德关于文学本质的理论探讨[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9 王升;;论斯蒂芬·茨威格小说无意识的展现[J];作家;2011年14期

10 程静;;寒山文化回家现象浅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涛;;三译论/形译、意译、神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吉峰;梁宝勇;;意识、无意识记忆中具体性效应的实验研究——文字编码条件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吉峰;梁宝勇;;意识、无意识记忆中具体性效应的实验研究——图形编码条件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周治金;李瑞菊;;顿悟问题解决过程中线索的作用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周楚;;错误记忆的产生是否有赖于对词表的有意加工?——无意识激活过程的证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冯建国;陈侃;;“梦像体现释梦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肖丽辉;罗倩;陈宝国;彭聃龄;;不同任务下情绪词类型对无意识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陈柏喜;;“付费采访”现象的符号学解读——以“李银河事件”为研究样例[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9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质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吕涵;周晓芳;;从心理分析角度试析《赤裸的心》及《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时报记者 张玮;父亲施家暴 孩子能指证吗?[N];滨海时报;2011年

2 鹏云;反垄断能指靠谁[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3 崔进文;无意识联络也负连带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陶东风;如何解读广告[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梁 鹏 姚 岚;共同侵权、共同危险及无意识联络数人侵权小议[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邓晓芒;从“语言学转向”到“文字学转向”?[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黄小邪;电影和足球:在中国与韩国[N];北京日报;2002年

9 珞珈;影视广告能否多些文化底蕴[N];河北日报;2000年

10 戚德志;低素质出低水平[N];解放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烨鑫;图像化时代的图文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红岭;能指的漂移—近三十年文学中的“身体”书写[D];上海大学;2008年

3 王丽娟;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凤;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D];兰州大学;2010年

7 郑仕一;剧场表演艺术之审美感知的默会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柳东林;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正兵;拉康的交流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陈宣;能指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宣;能指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桑明旭;“作者的死亡”与“能指的狂欢”[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吴莹华;《红楼梦》“石”能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刘海明;论消费社会中的广告修辞幻象[D];西南大学;2011年

7 高雅帅;雅克·拉康的无意识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8 王青;句子语境信息下无意识贡献的作用机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银娟;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丁海杰;阈下语义启动及其无意识机制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10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10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