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一词哲学含义起源考
发布时间:2020-09-09 12:22
“本体”是汉语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术语,它不仅是西方哲学ontology最常用的译名“本体论”的主体部分,也直接作为其他西方哲学术语如"substance"、"noumenon"等的译名。这些不同的翻译来源使得这个词的含义非常模糊,而-些不加界定的使用更恶化了这一情况。为澄清其应有的含义,考查其在古代汉语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应该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本文择要分析了唐代以前七家出现“本体”字样的文本,探明了“本体”一词最初产生哲学含义的过程和机理,纠正了学界以司马彪《庄子注》为性本体开端的错误,并对“体用”术语的起源提出了新的看法,找出了将心、性称为“本体”的真正源头,这一源头同时也是最早使“本体”一词与具有“本体——现象”二分色彩的世界观发生联系的哲学体系。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思路在于拒斥先入为主地默认古籍中的“本体”二字必与今天的本体概念有关,并援用今天的哲学理论进行诠释,因为在汉语中同字完全不能保证同词。文中对拒斥哲学解释的原因作了理论说明,最后尝试探讨了古文释读所应依据的资源。 第二章中顺次考察了阮籍、司马彪、竺法护、竺佛念、鸠摩罗什、吉藏、慧远七家涉及“本体”字样的文本,对其中哲学含义的有无和特点做了辨析。第一节中主要纠正了前人对阮籍及司马彪作品的误读,否定了所谓司马彪以性为本体的说法,并以竺法护等的文本做了辅证。第二节分析了鸠摩罗什译籍中法体之“体”的含义,澄清了该用法在汉语中的根据所在,并由此对罗什译经中“本体”的含义及特点作了说明。第三节介绍了一种“体用”术语起源新说,对传统认为的魏晋玄学来源说提出了质疑,不过由于吉藏用语风格的模糊性,未能对其“本体”的性质作出明确的判定。第四节中对净影慧远著作中出现“本体”字样的文本进行了梳理,对“本体”与如来藏真性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性本体”的真正开端,简要说明了慧远如来藏学与当代一些本体话语的某些相似之处。 第三章总结了前文的对分析结果,对“本体”二字逐渐具备哲学性质的过程和机理做了简要叙述,并结合这一结论对以往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尽行了反思。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B016
本文编号:2814966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B0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_5岱年;;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2 刘静芳;张岱年论“本体”[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张汝伦;;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谈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反向格义”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张岱年;略论中国哲学范畴的演变[J];求索;1984年01期
5 张岱年;;中国古代本体论的发展规律[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3期
6 景海峰;中国哲学体用论的源与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7 谢维营;;本体论的“本义”与“转义”[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谢文郁;;存在论的基本问题[J];世界哲学;2006年06期
9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起源与演变[J];哲学研究;1957年02期
10 金克木;试论梵语中的“有——存在”[J];哲学研究;1980年07期
本文编号:2814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14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