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统宗会源—孙奇缝理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8:24
   本篇学位论文,采用哲学史与思想史结合的方法,对明末清初大儒孙奇逢的理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孙奇逢的思想以融合程朱、陆王两家思想最富特色,其思想大致经历由程朱转向陆王,再以王学为本,融合程朱学说的过程。在理气论上,孙奇逢继承朱熹的理气不离不杂说,提出理气无先后、理强气弱、理同气异等学说,强调理对于气的主宰。针对当时士人怯懦怕事的情况,他提出激烈不平之气乃人心之天理的说法。他虽坚持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但在气质、义理的框架下,对气质的地位有很大的提升。通过将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解释为理气结构中的上智、下愚不可移,而上智、下愚本身其实可移,化解了“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与孟子性善论及张载变化气质学说之间的矛盾。在心性论方面,孙奇逢通过强调性之客观面,支持心的主观面,提出本心即性,纠正王学末流的玄虚荡肆。他援入朱熹的人心、道心的区分,说明心性不能混而为一,确保阳明心之为本体的可能性。据此,对于王畿以后学界误会颇多的阳明四句教,他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不妨碍性之至善,心、性本来有所不同。孙奇逢的学说重点在于工夫论,他以慎独学说为宗旨,统贯了他的工夫学说,以及他对于五经四书的理解。他融合了阳明的中体和用论,和道南指诀之静中体验未发之中,主张静坐涵养本源。同时,他强调下学是上达的工夫,主张闲邪存其诚,工夫从低处入手。对于朱熹和阳明都主张的本体上不可着工夫的看法,他提出本体上着工夫之可能和必要,和蕺山批评朱子以性为不可捉摸,使见性工夫流入虚玄的说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孙奇逢的慎独工夫,根本上是提醒此心警觉不昧,保证道德本体的判断和主宰,是朱熹虚明知觉和阳明虚灵明觉之结合。他的慎独学说既是戒惧,又是自然,进一步打通了动静、未发已发,较之朱熹和阳明,更为周密和圆融。与孙奇逢同时代的理学家相比,他们在慎独作为第一义工夫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各自学说的义理间架不同。道统论是孙奇逢思想的最后归宿。他认为三代以后道统归于学统,道统是三纲五常,维护三纲五常的儒者,无论汉宋、朱王,都列入道统之中。他编撰《理学宗传》,认为阳明直接承接周敦颐、程颢,统合程朱陆王两家,以期学统能真正体现道统。对于满清政权的成立,他主张用夏变夷,并通过力行,致力于治统与道统的合一。孙奇逢的理学思想对于整个清代北方的学术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崇古、笃实、融合的思想特色在后学中始终保留,形成北方学术的独特个性。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249.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生平学履
    一、夏峰生平
    二、学术发展历程及生命中的问题
    三、夏峰学术的渊源
    四、夏峰学术提要及其学术性格
第二章 理气论
    一、理以主宰乎气,气以运旋乎理
        (一) 理气不离不杂
        (二) 理气无先后
        (三) 理强气弱
        (四) 理同气异
        (五) 激烈不平之气即是天理
    二、义理与气质
        (一) 夏峰对于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理解
        (二) 夏峰气质之性说欲解决之问题
第三章 心性论
    一、性即理也
    二、性与心自不容混而为一
        (一) 心兼人心、道心
        (二)"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辨
    三、心与本心
        (一) 本心
        (二) 本心即性
第四章 慎独说
    一、夏峰之慎独说
        (一) 静坐观心
        (二) 闲邪存其诚
        (三) 戒惧慎独
    二、慎独作为一统之学说
        (一) 夏峰慎独的统合义
        (二) 慎独乃书经与易经的精义——对《书经近指》与《读易大旨》的分析
        (三) 对于宋明各家理学中"慎独"义的统合
    三、蕺山与夏峰慎独学说之比较
    附录: 先秦文献中"慎独"涵义探析
第五章 道统观
    一、道统学说源流
    二、《理学宗传》与夏峰之道统谱系
        (一) 《理学宗传》之道统序列
        (二) 阳明学——朱子学之展开
        (三) 夏峰自身在道统中之定位
    三、道统、学统与治统
        (一) 出与处
        (二) 明代政治对夏峰道统观的影响
        (三) 另一种外王之道
结语
余论 夏峰后学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夏峰先生弟子名录
附录二: 20世纪以来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综述
附录三: 孙奇逢思想研究资料及近百年来研究成果目录
附录四: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四新;略论郭店楚简《五行》思想[J];孔子研究;2000年03期

2 陈来;;竹简《五行》章句简注——竹简《五行》分经解论[J];孔子研究;2007年03期

3 郑永福;嵇文甫先生旧学师承渊源考略[J];史学月刊;1995年06期

4 刘凤强;;《清儒学案》编纂考[J];史学史研究;2009年03期

5 张锦枝;;论孙奇逢《理学宗传》的性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常森;;论简帛《五行》与《诗经》学之关系[J];文学遗产;2009年06期

7 王小舒;;清初的河朔诗派[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贾乾初;陈寒鸣;;被忽略的晚明王学重镇:鹿善继及其儒学思想初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陈祖武;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05期

10 史革新;;孙奇逢理学思想综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2828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28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