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张载易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3:28
   张载作为北宋五子之一、关学的创始者和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在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子之学“以易为宗”,其整体哲学建构都可以视为对《周易》原理的种种阐释和发明,《周易》在他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具有枢纽性的作用和影响。故而,研究张载的易学思想是全面、深入理解张载整体哲学的必由之路,也是理解宋代理学主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序论;一、张载生平及其易学著述;二、张载的易学观;三、张载的释易体例;四、张载的易学哲学思想;五、张载易学的特色及其在易学史的定位。 绪论部分,着力阐述了张载易学思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特点。通过对张载哲学及易学研究历史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专著的内容多偏重于张载气论的分析,对作为张载哲学之基础和源头的易学思想所做挖掘还不甚充分。本文的基本思路就是从研究作为张载整个哲学根基的易学思想入手,沿着由本及干、溯源考流的途径,通过挖掘张载在《周易》诠释和解读中孕生出来的新思想,去对张载整体哲学提供一个关照。同时,亦在理解张子整体哲学的视野下去解读其易学形式的内蕴和关怀,以期在此双向回环的运动中打通其易学思想与其整体哲学思想的关联。本文的主要特点是,既把张载易学思想研究看做目的,也看做手段。前者意味着,我们要通过此过程,了解张载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对《周易》的态度和观点、对《周易》阐释的角度和方法,看他易学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后者蕴示着,我们不仅仅为研究易学而研究易学,而是要通过溯源到张载哲学思想立论之“宗”,看他怎样从《周易》中汲取养料,从易理中得到启迪,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解决中国哲学所一直追求探索的关于天人、道性合一的问题。并且,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产物,因此我们还要做的是,看张载是怎样紧握时代脉搏,针对当时理论和现实的困境,通过创造性地诠释《周易》这部经典,建立起新的思想体系,以回应时代课题,解答理论困惑,我们应从张载思想当中和他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得到启示,用取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财富服务当前已经变化了的现实。 第一章,《张载生平及其易学著述》。本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扼要梳理了张载的生平和治学历程;第二部分,集中论述了张载的主要易学著作《横渠易说》的成书年代和版本问题。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张载哲学代表作《正蒙》中的易学问题。研究张载生平,是为了透过他个人生活的特殊性去观视那个时代的普遍性,以厘清其易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为更好地挖掘其易学意蕴提供外在依据。致力于其易学著述的文本考证,目的是为之后的易学思想研究提供坚实的资料基础。《横渠易说》是张载最主要的易学著作。本章通过对《易说》成书年代的考证,探讨其在张载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其可以代表张载成熟思想的观点;通过对《易说》的种种版本卷数的考证,辨析诸学者提出的此书可能存在残缺的说法,指出论定其为残本的理由还不充分。《正蒙》是张载哲学的代表作。其中处处渗透着张子对于易理的理解与发挥,更单独辟有《大易篇》专论易学问题。通过对《正蒙》所论易学问题的梳理与归纳,不仅可以看到张子对《周易》文本训解的特点,还能看出他利用易理诠释阐发自己哲学思想的致思理路。 第二章,《张载的易学观》。“易学观”是易学家关于《周易》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分析张载的易学观,看他对《周易》的整体理解,可以更好地进入张载的易学思想世界。本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讨论了“易学观”的涵义,指出只有那些形成系统、较为深入地解答了关于《周易》一系列问题的“总”的看法才能在完整意义上实现并获得“易学观”这一范畴的真正内涵。易学家总是根据其所处时代和面临课题、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追求去形成自己的易学观。第二部分,接着详细论述了张载对《周易》作者、性质以及服务对象等一系列问题的宏观认识。由此指出,张载的易学观有继承,更有创新,显露出鲜明的理论特点和时代特征。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张载易学观的特点,指出,在张载对易的宏观认知中,体现出他排辟佛老、纠偏前儒的理性思考,彰显出他贯通道性、合一天人的高远追求,凸显出他高扬“主体”意识的独特视角。这些特点与张载整个人生历程紧密联系、相互映诠,与其整体哲学思想彼此呼应、融会贯通。 第三章,《张载的释易体例》。本章承接张载对易宏观的认知,将张载的易学思想研究重点落实到微观层面,细致分析张载在其整体“易学观”统领下的具体释易体例。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张载的“爻位说”体例。指出张载强调在卦与爻所构筑的具体条件和环境下运用“爻位说”理论,体现出“吉凶由时”的特点;他特别注重“当位”和“中位”释易原则的理论运用,彰显出他重视“正”和“中”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发展,在之后的《正蒙》中形成《中正篇》。第二部分,介绍了张载的“卦主说”体例。指出,张载在运用“卦主说”理论,通过挑选一卦之主以解易时,不仅重视该爻之“位”,亦重视该爻之“德”,体现出“德位并重”的特点,我们认为,这与张载既重视道德修养,又强调伦理秩序的整体哲学理念相互映诠。第三部分,详细阐释了张载释易体例中最具特色的“卦变说”体例。通过对张载“卦变说”以《否》《泰》两卦的阴阳升降来说明三阳三阴之卦的生成、来解释其卦爻辞实例的详细解读,揭示出张载这种以乾坤相合、阴阳相对、《否》《泰》相转为特点的释易体例蕴含着他深沉的宇宙意识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最后,本章指出,张载对宇宙和人生的强烈关注和热切关怀正是经由这种《周易》所独有的特殊卦爻形式来加以表达,作为一位成功的哲学家和易学家,在张载的思想世界里,哲学普世关怀与《周易》独特卦爻形式二者之问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内外互融、表里互渗、彼此互诠的关系,其本人也是在这种双向往复的运动中,使自己的气化论哲学思想不断深入、不断完善。这是我们去诠释和理解易学象数体系的正确视角和方法。 第四章,《张载的易学哲学思想》。张载易学观的树立和释易体例的运用,都是通过解读《周易》汲取其中关于天地人三才之道论述的理论营养,以便为自己新型气化论哲学体系的建立提供根基,所以,在易学的视野下,看张载怎样构筑起天人合一的新哲学是张载易学思想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推天道以明人事”是《周易》的特点,张载继承这一传统,言人必上达于天,言天必下及于人。故而,本章尽量遵循张载易学思想本身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张载的宇宙观。指出张载依据易学的原理,通过“太虚即气”的命题构建起宇宙的本体,并以“阴阳相感”的理论绘筑出一条万物气化而生的历程,为儒家的现实价值树立起超越性的终极依归。第二部分,接着论述了张载的“天人观”,指出张载是在明确“人不可混天”基础上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他用“天道即性”的一气贯通,为其“天人合一”的追求提供可行性论证,并提出以“诚”的道德修养功夫去实现“性与天道合一”。这些都体现出他追求超越与关怀现实之两翼并进的纲维意旨。第三部分,论述的内容从张载对个体的人、对天与人关系的关照,转向他对群体的人、对人与人关系的关怀,指出其易学中“礼”的思想是他对现实秩序的和谐规定,“民胞物与”的追求是他对理想社会的终极诉求。这样,张载易学思想在他由树立天道本体到论述阴阳气化,从指明作为个体的人的修养到阐释作为群体的人的关系和谐之过程中得以贯通起来。通过本章对张载易学哲学的着力论述,可以看到,张子哲学思想真是“一气贯注”、“大气磅礴”。 第五章,《张载易学的特色及其在易学史上的定位》。本章在全面了解张载易学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易学以气解易、推崇系辞和注重取象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的呈显,都是他理论关注重心的特殊性在《周易》诠释方式上的表现,由其易学观所决定,归根到底服务于其整体易学思想和哲学体系。最后,指明张载易学在易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在易学论述中体现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44.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张载易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二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特点
第一章 张载生平及其易学著述
    一 张载的生平
    二 《横渠易说》的成书与版本
        1、《横渠易说》的成书年代
        2、《横渠易说》的版本卷数
    三 《正蒙》中的易学问题
第二章 张载的易学观
    一 易学观的内涵
    二 张载对易的宏观认知
        1、易为圣人所作
        2、易即天道而归于人事
        3、易为君子谋
    三 张载易学观的特点
        1、排辟佛老的理性思考
        2、贯通天人的高远追求
        3、高扬"主体"意识的独特视角
第三章 张载的释易体例
    一 吉凶由时的爻位说
        1、当位说
        2、中位说
    二 德位兼重的卦主说
        1、尊位原则
        2、崇德原则
    三 《否》《泰》阴阳升降的卦变说
        1、卦变说的理论运用
        2、卦变说的宇宙意识与人文关怀
第四章 张载的易学哲学思想
    一 乾坤"父母万物"的宇宙观
        1、"太虚即气"——宇宙本体的树立
        2、"阴阳相感"——万物气化的生成
    二 "性与天道"相贯通的天人观
        1、"人不可以混天"——天人合一的前提
        2、"天道即性"——天人合一的可能
        3、"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天人合一的进路
    三 "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论
        1、"和必以礼"——对现实和谐的秩序规定
        2、"民胞物与"——对理想境界的终极诉求
第五章 张载易学的特色及其在易学史上的定位
    一 张载易学的特色
        1、以气解易
        2、推崇系辞
        3、注重取象
    二 张载易学的历史定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义生;;自然哲学与道德形上学的分野——牟宗三前后期易学思想比较研究[J];齐鲁文化研究;2009年00期

2 吴丹;;王弼与二程易学本体思想的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杨燕;;李光地与《周易折中》之编修[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4 史怀刚;;以易摄佛:马一浮易学思想探析[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5 萧汉明;陈仁仁;;船山易学哲学体系简论[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6 侯照民;;“承续·融通·创新:纪念牟宗三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综述[J];齐鲁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7 李承贵;;义理研究的推进与时代课题的关切——近年中国哲学研究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问永宁;;蒋湘南的易学观初探[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谢宝笙;;孔子的天道观形成于晚年[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3 詹石窗;;易道丹法理念与日常生活起居[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郑万耕;;试论元亨利贞说的演变[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刘彬;孔子易学观对人生的指导意义[N];济宁日报;2010年

2 记者高艳鸽;《周易》智慧在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王乃铮;图文版《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陆续面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4 记者 杨t

本文编号:2833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3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