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模糊思维方式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23:56
   我们所处的世纪,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相对性的时代。这客观上要求人类思维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保留对精确思维方式研究的前提下,对模糊思维方式进行研究不失为一条思维创新的途径。模糊思维方式是以隶属律为基本规律,从广泛存在的模糊信息中提取出相对确定的有意义的成分,进而通过辩证的方式对事物业已渐变的、运动的质达到可靠性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实际上,它是人们通过对模糊事物“量”的变化和发展的把握进而实现对事物“质”的辩证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事物“两极对立的不充分性”和“自身同一的相对性”是模糊思维方式得以存在的哲学理论基础。模糊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简单准确性、瞬时判断性和认知恒常性等三种特性。模糊思维方式不是模态思维方式、混沌思维方式,更不是非线性思维方式,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隶属律是模糊思维方式遵循的基本规律。模糊思维方式与精确思维方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模糊思维方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型模糊思维方式和现代型模糊思维方式两个阶段。从哲学反思的角度讲,模糊思维方式把握世界既存在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模糊抽象思维、模糊形象思维和模糊灵感思维是模糊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三种主要形态。 就其理论意义而言,模糊思维方式弥补了人类认识的不足与空白,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它使认识更加地可靠化和真实化。就其实践价值而言,莫过于模糊思维方式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在一定条件下,模糊思维方式以其独特的模糊认识论和模糊化的处理方法,在描述复杂系统客体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以及在解决复杂系统客体存在的各类问题中发挥着精确思维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以模糊思维方式在“社会经济管理”和“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应用为例,文章深刻阐释了模糊思维方式在描述和解决复杂客体存在的各类问题中所发挥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B8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模糊思维方式的提出
    (一) 模糊思维方式提出的背景
    (二) 模糊思维方式提出的哲学基础
    (三) 模糊思维方式
二、模糊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及哲学反思
    (一) 模糊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
    (二) 模糊思维方式的哲学反思
三、模糊思维方式的几种主要形态
    (一) 思维方式及其形态
    (二) 模糊抽象思维
    (三) 模糊形象思维
    (四) 模糊灵感思维
四、模糊思维方式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 模糊思维方式的理论意义
    (二) 模糊思维方式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志洪;词的理据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模糊性——从80年代的英语新词谈起[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2 练雪瑞;从“切、割、截”看动词语义的模糊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刘广亮;;谈英语词义的具体性与模糊性[J];语文学刊;2007年19期

4 陈蕾;;浅析英语广告语模糊性的语用功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李春富;雍磊;;广告设计中视觉传达的模糊性[J];包装工程;2008年02期

6 罗凌萍;;If条件句范畴的模糊性认知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陈姻;胡卫星;;语境对模糊性的解释作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年01期

8 张虹;;论模糊语及其特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年02期

9 邹玮烨;;英汉语中数词及数词短语的语义模糊[J];黑龙江史志;2008年24期

10 蓝希君;汪远琦;;语义模糊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琼;矛盾情结与艺术模糊性[D];复旦大学;2005年

2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周力;法律的模糊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胡湛;心理信息工程学的理论构想及应用实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迈;语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曹二保;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模型及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赵向东;名象何曾定可稽,毕竟同归天一寥[D];天津大学;2012年

9 王磊;考虑模糊性与随机性的既有RC梁桥时变可靠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保平;基于模糊技术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岸熙;广告英语中模糊性的语言学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闵祥参;基于角色的模糊访问控制模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宏;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时间状语的语义隐含及其关联性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陶宏;语言的模糊性与语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念蔚;英汉广告语言模糊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渊;日常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罗湛;英语经济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蕾;论法的模糊性及其正面价值[D];重庆大学;2008年

9 萨如拉;文学艺术的模糊性—探究接受差异的形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成敏;论元杂剧的模糊性美学特色[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837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37315.html

上一篇:意识的哲学分析  
下一篇:论孟子之“礼”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