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8:18
   思想虽无形无状,却常能润物无声,并于有用之时迸发出力量。中国思想发端早且底蕴深厚,但本身不同于西方思想的内涵本质与行文的逻辑结构,总是叫人产生一种其是静止的,无用之学的错觉。中国古代先哲,多在意的是阐述自身思想,甚少在意逻辑的结构。因此为了中国思想能够真正的得以流传延续并发挥作用,则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必不可少。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发端较晚且多借鉴西方思想史研究体系,较少体现自身内容与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论集》以及《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等中国思想史专著的分析研究,尝试从心性史观,实践工夫论等角度来梳理中国思想史的新的脉络。在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中探寻出一些不同于以往思想史理论的观点,但愿能在对比中得出有益于今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成果。徐复观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借鉴先贤的思想脉络,以心性观为研究重心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徐复观的“心的文化”概念,试图消解整个中国思想史中形而上的意味,以实践的工夫论为方法,达到一种内在道德的超越。这种无形思想转变为有形力量的过程,方才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徐复观思想史研究的特征
    第一节 方法论方面
    第二节 内容方面
第二章 徐复观思想史中的心性观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的心性观
        一、中国古代性命观的发展
        二、徐复观笔下的性命史观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心性观
    第三节 徐复观"心"的文化
        一、何谓"心的文化"
        二、"心的文化"的价值
第三章 徐复观思想史中的工夫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的工夫论
        一、中国古代工夫论思想
        二、徐复观笔下的中国工夫论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工夫论
    第三节 徐复观实践的工夫论
第四章 徐复观思想史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第一节 比较同时期的思想史研究
    第二节 其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毅青;;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征与创造根源——徐复观论工夫体验[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2 熊吕茂;肖辉;;论徐复观的文化思想[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李清良;;现代解释意识与思想史研究——徐复观阐释思想研究之一[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许苏民;;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5 郑秋月;柴文华;;文化的哲学维度——徐复观文化哲学要点论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郭齐勇,潘伯祥;论徐复观的思想史观[J];江汉论坛;1993年06期

7 郭齐勇;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建构——评李维武著《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J];孔子研究;1993年03期

8 法帅;;徐复观的心性史观及其价值[J];齐鲁学刊;2009年01期

9 柴文华;;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黄熹;略论徐复观“心的文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847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47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e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