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重玄思想研究
【学位单位】:四川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对象
1.1.1 李荣重玄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1.2 李荣重玄思想的研究意义
1.2 李荣重玄思想研究现状
1.2.1 涉及李荣思想研究的相关著作
1.2.2 关于李荣重玄思想的相关论文
1.3 本文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李荣的生平及著作
2.1 李荣的生活时代
2.2 波折的一生
2.3 李荣的主要著作
第三章 “虚极之理”的道体论
3.1 有无统一
3.2 超绝言象
3.3 独立存在
第四章 “虚中动气”的宇宙论
4.1 本源论
4.2 发生论
4.3 价值论
第五章 “清虚自然”的真性论
5.1 万物与道性
5.2 理性与心性
5.3 本有与始有
第六章 “玄之又玄”的重玄论
6.1 “中道”思想
6.2 “重玄”之道
6.3 “三一”学说
第七章 “反本归根”的修养论
7.1 批判错误的修养
7.2 正确的修养方法
7.3 修养的最终目的
第八章 “无为而治”的理国论
8.1 道为国母的治国理念
8.2 无为以政的治国方法
8.2.1 自身修养
8.2.2 君臣之道
8.2.3 刚柔相济
8.3 自然和谐的治国目的
第九章 李荣重玄学的意义与价值
9.1 李荣重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价值
9.2 李荣重玄思想对老子思想发展的意义
9.3 对道教神学思想建构的贡献
9.4 李荣重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郭淑新;余亚斐;;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孔子“鬼神”观探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陈卫斌;;“为义”——墨子思想的价值指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6 崔显艳;;贾政形象诠释的儒家文化之矛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7 周洪;;广告的非宗教性信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王艳照;;痛并幸福着——陶渊明和他那个时代的二律背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王广大;曹一俊;;伊斯兰教末世论的思想沿革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6期
10 卓大宏;“功夫”浅释[J];按摩与导引;199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月英;《韩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智慧;《豆棚闲话》与“三言”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7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4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