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郭象《庄子注》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10:01
   本文以文本解读、比较研究为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庄子注》这一文本的细致分析以及与《庄子》思想的比较,重构了郭象哲学美学思想,并为之划分了边界。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郭象的生平事迹和郭象注解《庄子》的基本方法,同时指出郭象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与美学的关联。 本文的主体内容分四章。 第一章重点分析郭象哲学思想的主题及其蕴含的主要美学思想。郭象思想的主题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道。道作为天道,在郭象那里具体化为自生、独化和玄冥之境等问题。本章第一节抓住自生这一概念所蕴含的非根据论思维倾向,深入分析了万物自生这一基本命题的意义,并揭示它以生成或生命为根本的思想实质。这一思想实质是郭象从庄子虚无之道本身出发而作出的最为彻底、最具创造性的解释和转换,它作为那个时代最富创见的思想之一,源于郭象对所处时代的虚无的经验。第二节所分析的是独化问题。独化是天道论的进一步展开。万物自生而独化,既无任何外在的根据,也无任何内在的目的,这构成独化论的基本内容。万物的独化是无根据、无目的的自身生成现象,同时也是在人的审美观照中的一种意象呈现。在此意义上,独化论也是一种审美直觉论,下启王夫之的现量说。万物自身生成并直观自身,由此而有境界的生成。玄冥之境是郭象天道论思想的一个理论的归结点,它构成本章第三节的内容。第三节着重分析玄冥之境这一哲学美学范畴的生成论意义和审美境界论意义。从生成论意义上说,玄冥不同于《周易》所讲的天地之大德亦即阴阳之道,而是有无一体这一生成本身。从审美境界论意义上看,玄冥之境是寂感成境,也就是纯粹心灵自身所构造的物我合一的生命世界。由此,第一章具体分析并阐释了“独化于玄冥之境”这一核心命题的哲学美学思想意义。 第二章讨论郭象的本性论思想。第二章是第一章合乎逻辑的展开。这在于天道作为万物的存在和生成,它所生成的正是事物自身的本性。这即是说,天道显现为本性。而本性作为显现了的天道,又是对天道的具体规定。在此意义上,天道就是本性,本性也就是天道。但本性只是自性,亦即作为开端的自然。第一节给予此自然的自性以具体的规定,分析其本真、自足、宁静和能动的具体表现。性动而生欲,欲滥而易性。由此,第二节分析了郭象天理自然的欲道观和以真统善的名教自然观。第三节探讨了郭象的复根亦即复性思想,并阐述了郭象自正自复这一重要思想。同时,本节在自然至美这一审美传统中考察了郭象的自然审美观。 第三章主要是在与庄子思想的比较中,揭示郭象的真知论。庄子和郭象都强调要知道并行道,从而做一个真正的人。因此,本章和第一、第二章存在内在的关联。而在什么是真知的问题上,郭象和庄子都认为日常的经验并不是真知。但二人的差异是明显的,庄子重体悟大道,郭象重探求物性。此差异的分析是第一节的主要内容。紧接此节内容,第二节展开的是真知如何可能的问题。本节抓住无心这一关键语词,在与庄子的心斋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中,阐明了郭象无心于物、无心即道的独特思想。第三节探讨的主题是圣人。道作为真知或本性,为人的存在指引真实的道路而不是错误的迷途。这即是说,真知是对人的规定。而得道之人在庄子那里是真人,在郭象那里则是圣人。真与圣在郭象那里的相互转换和提升,使得郭象的圣人观具有一种儒道为一的理想色彩。郭象圣人观的美学意义在于,它以善为灵魂,以个体性情之真为最高境界,强调真与善的审美统一。 第四章探讨的是逍遥游问题。此问题同样是在郭象与庄子思想的比较视野中展开,并具体化为命与遇、生与死、游外冥内等三个不同的维度。这三个不同的维度,分别构成本章的三节内容。就命遇问题而言,本文认为,郭象以所遇为命的主张,把庄子的命运观彻底的自然化和现实化了。就生死问题而言,本文主要考察了郭象自生自死、无死无生的绝对心灵境界。逍遥游的问题最终落实于圣人如何在世的问题。庄子认为,逍遥是在天地自然世界中的无穷之游。而郭象认为,逍遥是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这一自然本性的自我实现。郭象的逍遥观以他的天道自然论为理论基础,其重个体、重感性的在世超越思想,凸显了生存论美学思想的内涵。 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郭象境界论美学思想的意义,分析了郭象美学思想对后世山水自然审美观的奠基作用,特别讨论了内圣外王这一圣人审美人格建构对士大夫审美生存的影响。最后,本文也指出了郭象美学思想的限度,而此限度正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它的任务。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34;B83-09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郭象和他的美学思想
第一章 道论
    第一节 "自生"
    第二节 "独化"
    第三节 "玄冥之境"
第二章 性论
    第一节 "自性"
    第二节 "易性"
    第三节 "复根"
第三章 真知论
    第一节 "不知为宗"
    第二节 "无心于物"
    第三节 "圣人"
第四章 逍遥论
    第一节 "所遇为命"
    第二节 "自生自死"
    第三节 "足性逍遥"
结语——郭象美学思想的意义与边界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虞则宴;《庄子》语文教育观及其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历史贡献[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满静;郭象《庄子注》中建构起的理想生存状态与审美活动的同质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郭宗胜;《庄子》教育故事中的典型意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8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48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