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礼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0-10-22 16:34
仁与礼以及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构成了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仁是礼的内涵,礼则是仁的外化,或者说仁为体,礼为用。因此,两者乃是“一体两面”。研习孔子学说可以由仁入礼,也可以由礼反溯至仁。这里选择第二种方式,通过首先阐发孔子的“礼学”思想进而达至对“仁学”的理解和把握。 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之“礼”是在继承“周礼”价值精髓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继承不仅是对作为当时社会行为规范的仪礼形式的遵循,更是对“周礼”所体现的宗法氏族伦理规范的道德传承。同时,孔子创造性提出了“损益”之说,并从实际出发对“周礼”进行革新,进一步扩大了“礼”的价值内涵、社会功用和普及范围,最终使“礼”成为与“仁”相承互用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念。针对当时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管理秩序混乱、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状况,提出了一种人伦观与管理观有机结合的管理理念,他从伦理德道层面阐释了自己对社会管理问题的看法,把建立起秩序井然、关系和谐的社会作为关注的对象,将“仁”、“和”与“礼”相互贯通,从而形成了一种强调礼治的管理思想。 礼学作为儒学的核心内容,一直被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所尊崇和发展。孟子、荀子、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学均对孔子的礼学思想进行了阐释、批判以及新的发挥和改造。这些学说丰富和发展了儒学体系,也为儒家的现代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总而言之,“礼”对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时至今日,当我们对儒家尤其是对孔子的“礼”的思想进行几代人的批判与改良,层层剖析后,却发现它的价值无论在塑造国民特质还是在安国兴邦的实际功用上都有待深层的挖掘和进一步的提倡。本文通过对孔子的“礼”的思想进行溯本追源的分析以及对其内在价值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发掘其最根本的内涵,从而批判的继承和发扬“礼”之内涵(秩序与君子之风)与有价值于现代社会的“礼”之外延(礼仪)。 两千多年前,孔子面对那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通过对周礼进行损益而创立了礼学体系以救时弊。今天仍然需要借鉴这种态度,对古代的礼仪文化继承其优秀的精华,“损”去其过时的糟粕,“益”之以符合现代文明的新内容,从而创造出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新的礼仪文化,使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古国放射出现代文明的光彩。
【学位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礼
(一) 礼之渊源
(二) 周礼的兴衰
(三) 礼崩乐坏时代的到来
二、孔子的礼学思想
(一) 孔子思想之时代背景
(二) 孔子对周礼的损益
(三) 礼与仁的关系
(四) 礼之用——秩序与和谐
(五) "礼"成就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三、对孔子礼学的再评价与再认识
(一) 孔子身后的孔子论
(二) 近代思想界中的孔子与"礼"
(三) 对孔子及其礼学的再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1839
【学位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礼
(一) 礼之渊源
(二) 周礼的兴衰
(三) 礼崩乐坏时代的到来
二、孔子的礼学思想
(一) 孔子思想之时代背景
(二) 孔子对周礼的损益
(三) 礼与仁的关系
(四) 礼之用——秩序与和谐
(五) "礼"成就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三、对孔子礼学的再评价与再认识
(一) 孔子身后的孔子论
(二) 近代思想界中的孔子与"礼"
(三) 对孔子及其礼学的再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薄晓霞;浅析中国古代流放制度[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1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5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