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观念更新与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26 12:06
   人类社会是不断变革、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的历史,任何一次社会变革与发展都离不开观念的更新,观念更新往往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先导。观念更新的性质和进程直接影响社会发展,从性质上看,观念更新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从进程上看,有加速作用。但从总体上来考察,观念更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观念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前导;其二,观念更新是社会文化创新的基本动力和主要内容;其三,观念更新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良性发展的可靠途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观念更新的巨大力量。然而,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的陈腐观念,它们有着极其复杂的形成原因。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先进观念,故而带来了一系列观念的更新,观念更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动力,21世纪我国的科学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新思维、新观念。 从根本上说,新世纪的经济新观念主要围绕着以下问题而衍生:首先,在改革开放中,需要挣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其次,面对社会上目前出现的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即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由此而产生新的效率公平观;再次,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威胁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择地走向“低碳经济”,由此而生发出低碳经济观;最后,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是以耗竭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的,它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供应短缺,在此情况下,只有用知识资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来替代和解决,才有为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这必然要求社会的发展从工业社会转向知识社会,由此而生发出知识经济观。 政治新观念,作为思想、观念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中国人民的基本自由与基本人权,由此而产生的自由观念、人权观念及民主法制观念,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 文化观念的更新同样必须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在革新的阵痛中诞生的文化新观念不仅必须符合对当下中国文化观念的进化规律的客观认识,而且必须蕴含正确的价值理性及具备前瞻性指导功能。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文化观,科学人才观,教育观。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性主题的今天,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要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必须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牢固树立起这样的社会新观念——和谐观。 生态新观念,作为新一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样带来了中国人民观念世界的重大革新。在新世纪,要想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必须走生态文明这一条路,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就需要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B0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观念更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 观念更新的基本内涵
        1.1.1 观念更新是认识的深化
        1.1.2 观念更新是主客观的重新统一
        1.1.3 观念更新是对传统观念的扬弃
    1.2 观念更新的一般规律
        1.2.1 观念更新是观察的客观性和科学理论指导相统一的过程
        1.2.2 观念更新是我向思维和他向思维相统一的过程
        1.2.3 观念更新的时空特征
    1.3 观念更新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3.1 观念更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3.2 观念更新是人类文化创新的基本动力和主要内容
        1.3.3 观念更新是维护社会稳定与良性发展的可靠途径
        1.3.4 历史的经验
第二章 影响科学发展的落后观念及其成因
    2.1 科学发展的内涵及其目标
        2.1.1 科学发展的内涵
        2.1.2 科学发展的目标
        2.1.3 科学发展要求观念更新
    2.2 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观念
        2.2.1 市场文化观念淡漠
        2.2.2 官本位观念浓厚
        2.2.3 民主、法制观念不强
        2.2.4 政府职能观念落后
        2.2.5 畸形的消费观念
    2.3 落后观念形成的原因
        2.3.1 自然根源
        2.3.2 历史根源
        2.3.3 经济根源
        2.3.4 文化根源
        2.3.5 体制根源
第3章 用观念更新推动科学发展
    3.1 以经济新观念促进经济发展
        3.1.1 效率与公平观
        3.1.2 市场经济观
        3.1.3 知识经济观
        3.1.4 低碳经济观
    3.2 以政治新观念引领社会发展
        3.2.1 民主法制观
        3.2.2 自由观
        3.2.3 人权观
    3.3 以文化新观念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3.3.1 科学文化观
        3.3.2 科学人才观
        3.3.3 教育观
    3.4 以社会新观念促进社会和谐
        3.4.1 和谐观
    3.5 以生态新观念指引生态文明
        3.5.1 生态文明观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涂正清;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图书馆意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肖利,张晓芬;面向21世纪建立新型的高校师生关系[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涂正清;高校教育创新与图书馆[J];现代情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856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56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