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雷格涵义理论看内、外在主义的和解
【文章目录】:
1 两种主义的主张与弗雷格的基本构想
2 语义外在主义对内在主义的反驳
2.1 孪生地球(Twin Earth)思想实验
2.2 关节炎思想实验
3 弗雷格意义理论及和解办法
3.1 弗雷格意义理论
3.2 涵义指称论对外在主义攻击的解释力
4 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炼;;弗雷格的语言哲学[J];科学文化评论;2008年06期
2 王路;弗雷格的语言哲学[J];哲学研究;1994年06期
3 王端炜;张东升;;试论弗雷格的意义和意谓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牟博;弗雷格与意义的指示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02期
5 黄敏;;弗雷格的“涵义”:认知解释与逻辑解释[J];哲学研究;2014年03期
6 朱锐;弗雷格的《概念和对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7 B.林斯基;王学刚;;弗雷格意义理论中的“內容分派”原理[J];哲学译丛;1993年01期
8 宋乐;;弗雷格的《思想》解析[J];现代交际;2018年15期
9 迈克尔·贝尼;商小彧;;弗雷格的逻辑主义与解释的分析之意义[J];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19年01期
10 王策;;从康德到弗雷格——论先验逻辑对现代逻辑的奠基[J];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1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义民;数的本质:弗雷格与胡塞尔之争[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何朝安;涵义的形而上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戚陈炯;认知辩护—从内外之争走向集体辩护[D];浙江大学;2011年
4 钟远征;维特根斯坦和意向性问题[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传珂;意义的清晰性与弗雷格—吉齐问题[D];山东大学;2019年
2 刘珍;维也纳学派的意义理论[D];重庆大学;2010年
3 于潇寰;论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晓林;罗素摹状词理论析评[D];河北大学;2013年
5 陈超超;当代知识确证理论中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争论、问题及解决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古力;论克里普克专名理论向密尔专名理论的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陈媛媛;柏拉图语言哲学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韩文静;预设理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王岸;延展心灵观:心灵观的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朱晓婷;认知的求真和社会维度[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7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5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