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贫困及其现代性话语表达

发布时间:2020-11-03 19:22
   本文力图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追溯贫困的历史性起源,阐释贫困产生的基础和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贫困在现代社会的话语建构。笔者认为,贫困不具有社会历史普遍性,甚至与物质财富多少无直接和必然关系,它不是一种自然存在,而是人类社会分离式发展的结果,其产生的基础和动因是社会分层分化。物质产品作为劳动的产物,是劳动者自身的表征,不但具有物质属性,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属性,贫困直观上是物质财富的自然性稀缺,现代社会实际上是把自然性稀缺转化为社会性稀缺,深层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理性主导了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经济生活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进行物质生产并在交换中获取剩余价值,占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成为社会生产的目的,以物质财富稀缺来确立的贫困观才凸显出来。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消费选择更加自由多元,生产和交换在社会经济过程中地位逐步被消费代替,消费成了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转向蕴含在商品中的符号关系,贫困表现为控制商品符号意义能力的不足。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B0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贫困研究及分析
    一、贫困内涵的变迁分析
    二、贫困理论研究综述
    三、总结与分析
第二章 贫困产生的基础和动因
    一、人的社会性本质
    二、贫困产生的基础和动因
    三、自然性稀缺转向社会性稀缺的贫困
第三章 贫困现代性话语的建构与表达
    一、现代性贫困话语的历史溯源
    二、现代社会贫困凸显原因分析
    三、现代社会贫困的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理财;论贫困文化(下)[J];社会;2001年09期

2 王兆萍;贫困文化的性质和功能[J];理论研究;2004年12期

3 王兆萍;贫困文化的性质和功能[J];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4 次仁多吉;试论西藏贫困文化问题[J];西藏发展论坛;2003年06期

5 倪虹;中国贫困文化初探[J];社会;1995年05期

6 熊丽英;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J];求索;2004年02期

7 李宏斌;论西部贫困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8 熊丽英;中国贫困文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周忠学,仇立慧;山区贫困文化的形成机理及反贫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10 尤力;消费选择时代的营销活动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敏;我国保险消费选择行为的经济分析及实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李大凯;网络游戏消费选择的品牌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3 廖桂蓉;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孙咏莉;贫困、道德与焦虑[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佩霞;凉山彝区政府反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高云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娟;贫困县产业发展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黄伟;基于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动态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汪浩瀚;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虎;贫困及其现代性话语表达[D];云南大学;2012年

2 熊丽英;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彭振芳;西部农村贫困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冯健飞;论萧红小说的文化批判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尚晓丹;贫困文化:贫困的循环[D];吉林大学;2007年

6 魏莉莉;“贫困文化”视野下的城市青少年辍学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兴平;西部农村贫困文化变迁的价值重构与路径选择[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赖天行;商业周期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最优资产配置和消费选择[D];浙江大学;2011年

9 崔丹丹;一类多重影响下的国际投资和消费选择的最优控制问题[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肖调青;农村贫困的文化原因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9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69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f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