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批判考察
发布时间:2020-11-03 20:16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理论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股“意识形态终结”的主张。这股思潮的产生源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中国渗透影响,对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必须予以分析和批判。 文章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梳理考察,绘制了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基本谱系,在此基础上,对终结论的三条逻辑路线进行了批判性考察,揭示了终结论的本质并得出了意识形态并未终结的结论。最后,针对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回应。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B03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理论现实意义
1.2 综述国内外有关动态和个人见解
第二章 关于意识形态问题概念的考察
2.1 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
2.2 对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考察
2.3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终结思想
第三章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基本谱系考察
3.1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路线考察
3.1.1 反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路线
3.1.2 科学主义的逻辑路线
3.1.3 非理性主义的逻辑路线
3.2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演进的历史轨迹
3.2.1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起源期
3.2.2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探索期
3.2.3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形成期
3.2.4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复兴期
第四章 批判与甄别
4.1 对三条路线的批判性考察
4.1.1 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考察
4.1.2 科学主义的逻辑路线的实质
4.1.3 理性的衰落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终结?
4.2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一般本质
4.2.1 哲学基础: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现实表征
4.2.2 政治倾向:冷战思维的延续
4.2.3 价值取向: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思维
4.2.4 文化心理:西方盲目的乐观主义和霸权主义
4.3 意识形态不可或缺的三个层面
4.3.1 理论层面
4.3.2 现实层面
4.3.3 价值层面
4.4 简短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第五章 问题与反思
5.1 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论思潮对中国的冲击
5.1.1 在经济理论话语上的具体表现
5.1.2 在政治理论话语上的具体表现
5.1.3 在思想文化话语上的具体表现
5.2 反思:中国的理性回应
5.2.1 话语层面
5.2.2 现实和制度层面
5.2.3 理论研究层面
5.2.4 宣传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9052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B03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理论现实意义
1.2 综述国内外有关动态和个人见解
第二章 关于意识形态问题概念的考察
2.1 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
2.2 对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考察
2.3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终结思想
第三章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基本谱系考察
3.1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路线考察
3.1.1 反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路线
3.1.2 科学主义的逻辑路线
3.1.3 非理性主义的逻辑路线
3.2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演进的历史轨迹
3.2.1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起源期
3.2.2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探索期
3.2.3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形成期
3.2.4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复兴期
第四章 批判与甄别
4.1 对三条路线的批判性考察
4.1.1 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考察
4.1.2 科学主义的逻辑路线的实质
4.1.3 理性的衰落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终结?
4.2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一般本质
4.2.1 哲学基础: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现实表征
4.2.2 政治倾向:冷战思维的延续
4.2.3 价值取向: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思维
4.2.4 文化心理:西方盲目的乐观主义和霸权主义
4.3 意识形态不可或缺的三个层面
4.3.1 理论层面
4.3.2 现实层面
4.3.3 价值层面
4.4 简短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第五章 问题与反思
5.1 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论思潮对中国的冲击
5.1.1 在经济理论话语上的具体表现
5.1.2 在政治理论话语上的具体表现
5.1.3 在思想文化话语上的具体表现
5.2 反思:中国的理性回应
5.2.1 话语层面
5.2.2 现实和制度层面
5.2.3 理论研究层面
5.2.4 宣传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朱洪军;;福音还是符咒?福山与德里达的“历史终结论”之辩[J];博览群书;2003年05期
3 张骥;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思想宣传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实现方式探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4 杨生平;刘世衡;;国外学者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赵景峰;“终结论”的命运[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06期
6 孙美堂;西方价值危机与新帝国主义——伊拉克战争的文化解读[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任振球;科学主义:原始创新的拦路虎[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03期
8 谢晓娟;;从“文明”含义的演变看西方文明中心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杜永吉;试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特性[J];理论与改革;2001年01期
10 汤荣光;;意识形态终结与普世价值形成的多维审视[J];理论学刊;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省;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本文编号:2869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6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