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贝克莱的深度知觉理论

发布时间:2020-11-05 00:40
   《视觉新论》是贝克莱形而上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分析了深度、距离、形状等视觉观念的形成,其中尤以对深度知觉的分析最为重要。贝克莱充分发挥了"一点论证"的效力,反对几何光学进路,否认对于距离的直接感知。视觉的直接感知对象既不是三维的物体,也不是二维的平面,而是不具有任何空间性质的"最小视觉物"。但据此贝克莱就不能合理地持有视觉的二阶理论,以触觉辅助视觉的方式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过,虽然贝克莱的深度知觉理论未能成功地解释空间观念的形成,却开辟了一条通往观念论的独特道路。
【文章目录】:
一、“一点论证”
二、感知的直接性
三、二阶理论
四、结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吉达;;试论贝克莱哲学思想的变化[J];学术月刊;1984年01期

2 林蓉;;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命题的哲学意义[J];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02期

3 傅有德;;西方贝克莱研究一瞥[J];哲学动态;1990年08期

4 陈维杭;关于贝克莱哲学的几个问题[J];江汉论坛;1985年08期

5 姜建强;;贝克莱哲学研究[J];哲学动态;1987年01期

6 周农建;;论价值经验[J];东岳论丛;1987年04期

7 周岩;略论从洛克经贝克莱到休谟的内在逻辑及其实质[J];长白学刊;1988年03期

8 董根洪;陆九渊哲学和贝克莱哲学的区别[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程肇琳;;对“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再认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王凤云;;从贝克莱与洛克的哲学比较中看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之关系[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198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南;贝克莱哲学中的观念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2 朱琳;论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D];西南大学;2019年

3 刘宁;贝克莱心灵思想解析[D];黑龙江大学;2018年

4 李文炼;试论经验论者的“观念”概念[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5 刘清德;论贝克莱的观念学说[D];兰州大学;2014年

6 王大林;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的结构与主题[D];云南大学;2015年

7 张新伟;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与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娟;贝克莱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雅琪;贝克莱视觉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向桂珍;莫邻诺问题及其在十八世纪的哲学探讨[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0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0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