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产业技术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哲学透析

发布时间:2020-11-05 19:08
   技术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遭受着巨大的压力。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并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调整发展模式,国家提出“两型社会”做为新的社会发展方向。产业技术做为影响“两型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产业技术的角度论证“两型社会”的发展。 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重点讨论产业技术的概念、特征和本质。从追溯产业技术理论的思想渊源开始,从培根的实验技术理论到马克思主义的产业技术思想,逐步阐述产业技术形成的概念。产业技术化是“两型社会”的深层动力。其实质就是技术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产业技术是应用于产业生产活动并在其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技术体系。产业技术是现实的第一生产力,其本质在于它的决定性。 第二部分是分析论证两型社会概念提出是否具有科学性,并揭示其本质。做为国家提出的指导性发展政策,其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人口数量的剧增,资源的减少、环境的破坏,还是城市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都需要一种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式,“两型社会”正是顺应着历史的发展结合现实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科学观点。当然其背后有着丰富的思想渊源,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到现代的环保意识无一不反应出“两型社会”是一种人类发展的诉求。“两型社会”是一种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不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只是基本要求,核心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部分,论述产业技术与“两型社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产业技术影响“两型社会”的发展并决定着城市化的进程与方向。其次,“两型社会”也反作用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体现出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最后,本文为科学发展“两型社会”提出战略措施。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发展主导产业技术,同时提出树立生态价值观,在生态价值观影响下的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之间将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N0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 产业技术的概念、特征
    1.1 产业技术理论的思想渊源
        1.1.1 实验技术理论
        1.1.2 技术决定论
        1.1.3 马克思主义的产业技术思想
    1.2 产业技术的概念及构成
        1.2.1 产业技术的概念
        1.2.2 产业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构成
    1.3 产业技术的特征
2. “两型社会”提出的背景、辩护思想及涵义
    2.1 “两型社会”概念的时代背景
        2.1.1 资源紧缺问题
        2.1.2 环境污染问题
        2.1.3 人口与城市化问题
    2.2 “两型社会”的辩护思想
        2.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2.2.2 哈贝马斯的环境哲学思想
        2.2.3 现代社会的生态思想
    2.3 “两型社会”的涵义
3. 产业技术与“两型社会”的相互关系
    3.1 产业技术是两型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
        3.1.1 产业技术影响和决定社会和城市化发展
        3.1.2 产业技术的滥用破坏环境
        3.1.3 由产业技术反思“两型社会”的建设
    3.2 “两型社会”反作用于产业技术的发展
        3.2.1 “两型社会”要求产业技术生态化转向
        3.2.2 产业化和城市化对产业技术影响
        3.2.3 城市集群促进产业技术发展
        3.2.4 城市化与产业技术的发展相互制约
4. 产业技术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措施
    4.1 发展高技术为主导的产业技术
        4.1.1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4.1.2 建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信息流动体系
        4.1.3 重视产业技术发展的制度建设
        4.1.4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4.2 建立生态价值理念
    4.3 构建生态城市理论
    4.4 调整规划、确立新的发展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平;;实现“两型社会”建设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以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为例[J];系统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围绕本地经济建设开展对外交流活动[J];科协论坛;2006年01期

3 ;“水稻产业经济”践行者——青先国[J];科协论坛;2006年11期

4 ;制作有机半导体单晶薄膜新技术问世[J];光机电信息;2011年08期

5 张国钧;赵海军;田丽红;;太原市现代物流产业技术路线设计及政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9期

6 陈硕;代安娜;;“罗大豆”与她的“大豆王国”[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8期

7 刘刚;;安徽省研发活动概况分析[J];安徽科技;2011年08期

8 何宏林;冉勇康;宋方敏;陈立春;陈杰;;日本宫崎县石卷平原海啸堆积物调查[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9 卢锐;曾明星;张晔;;制度、创新体系与开发区的转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10 张娜;;韦东远——以软科学研究助力科技政策制定[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军;产业技术与城市化关系的历史与逻辑[D];东北大学;2003年

2 鞠晓伟;基于技术生态环境视角的技术选择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包羽;洋务运动时期的电报技术[D];东北大学;2006年

4 卢锡超;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王江;产业技术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金永花;外籍劳动力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熊俊莉;台湾高科技产业化系统运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王希军;我国光电子产业的技术选择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肖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刚;产业技术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哲学透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明兴;基于仿生学视角的低碳产业技术链知识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施军;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路径实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喻学东;大部制下产业技术融合模式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京;过程论视野下的产业技术风险[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吴友军;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程世琪;基于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技术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袁江顺;基于“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果;面向建设“两型社会”武汉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炎生;基于GMITK模型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2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2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c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