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列维纳斯主体观探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19:23
   列维纳斯以反对传统哲学的总体性追求为其哲学的起始点,由于这种总体性追求带有暴力性等特征,这些带有总体性的主体观存在着各种缺陷和问题。在列维纳斯对既往哲学的批判过程中,他者的地位日益凸显。最终为为他者的伦理主体构建解决了前提问题。 列维纳斯的主体从无名的存在中诞生,其使命就是摆脱总体性,突破自我的封闭性,朝向他者、接近他者。而欲望和语言是实现这一使命的两条必经途径。欲望的对象具有不可见性,作为他人之显现的面貌使之具体化。面貌的本质是一种言谈,面貌要求回应,这使得主体进入了一种伦理关系。然而他者的优先性使我的权利归于瘫痪。他者之面貌向我无条件的提出了道德命令,我被动承受,为他者负责。做为为他者负责的伦理主体,具有着很强的被动性。 在比较视野下看列维纳斯的主体观,会发现康德主张人为自己立法,强调自律;列维纳斯强调他者的优先地位,强调主体的他律性,二者的关系判然有别却也错综复杂。马克思对主体观有着革命性的突破,在对主体观的见解上,列维纳斯与马克思有着一定程度的亲和性。晚年的萨特伦理思想有重大改变,与列维纳斯也存在着一致性。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08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1 列维纳斯反对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追求
    1.1 批判本体论同一性
        1.1.1 本体论的同一性追求
        1.1.2 追求同一性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
        1.1.3 差异:一个摆脱同一性的视角
    1.2 批判本体论总体性
        1.2.1 本体论的总体性追求
        1.2.2 不可被遗忘的他者
    1.3 本体论哲学的出路——他者
2 伦理主体的诞生
    2.1 无名的存在--伦理主体诞生的母体
    2.2 趋向他者的两种途径
3 为他者负责的主体
    3.1 伦理主体的被动性
    3.2 伦理主体的基本内涵
4 比较视野下的列维纳斯的主体观
    4.1 自律与他律
    4.2 列维纳斯与马克思主体观的革新
    4.3 列维纳斯与晚年萨特
5 结语:主体的归宿——去存在抑或为他者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人眼里的法文书——两个人的100年——列维纳斯与布朗肖[J];走向世界;2008年10期

2 邹小俊;;试析二个对《总体与无限》的解读[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2期

3 孙庆斌;;为“他者”与主体的责任: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伦理诉求[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4 詹姆斯·斯特瓦特·加;;我应该吻她[J];杉乡文学;2006年01期

5 ;美的象征——断臂的维纳斯之谜[J];文化博览;2007年06期

6 Richard Aldington;彭予;朱红飞;;夜[J];大学英语;2008年08期

7 叶源洪;;给维纳斯“断臂再植”[J];短小说;2009年02期

8 张永清;《米洛的维纳斯》的审美属性[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常雷;;固定的图式——维纳斯“斜卧”姿势的研究[J];艺苑;2005年Z1期

10 林佩芳;;丘比特[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06年Z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英;走向他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淑洁;等待不在场的他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朱玲玲;“自我之狱”与“外边”[D];复旦大学;2012年

5 徐晟;现象的被给予性与主体的转化[D];浙江大学;2008年

6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9 韩梅;自身与他者的辩证关系[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彦;列维纳斯主体观探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唐燕;“与我有什么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曦;《印度之行》中的他者[D];四川大学;2006年

4 李毅;言说美国属性[D];武汉大学;2005年

5 周建;罗琳的“隐身衣”[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子强;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7 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新;麦尔维尔小说中的后殖民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张平;论《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及反东方主义元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魏琼华;《黑暗的心》所体现的康拉德的帝国主义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5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5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