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际:《孟子》“尽心知性”章释义
发布时间:2020-11-10 16:36
本文基于对《孟子》原文及经典注疏的阅读,在充分借鉴现代孟子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天人关系的角度出发,重新阐释和论述《孟子》"尽心知性"章。孟子很少直接言"天",他对"天"的认识是借助对人的论述呈现出来的。笔者通过对"尽心知性"章的分析,发现孟子所讲的"天"既非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也不是一种属性。它是创生万物之源,既孕育了万物的外在形体,也赋予了万物超越外在限制的内在本性。人秉天地灵气而生,能够位列万物之首,其原因就在于人能够明觉到自身所具有的天赋本性。本文区分了超越层面和现实层面两个维度,万物在超越层面可以超脱原有限制,但容易流于空泛;现实层面则指向了有限的存在者,万物之间各有不同,却贵在真实可见。二者和合为一便是"天"的状态,若有偏颇则是"人"的境界。立足于这一视域,孟子在超越层面讲"尽心知性知天",在现实层面上做"存心养性事天"的工夫,最后在"修身立命"的过程中达到天人关系的平衡状态。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B222.5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天的发现与人的挺立
第一节 尽心:四端之心的提出
1. 政道的偏失与天道的遮蔽
2. 四端之心与先王之政
3. 扩充四端以保四海
第二节 知性:人性本善的立意
1. "即生言性"与"即心言性"
2. 人性何以为善?
3. 性善论与政道秩序
第三节 知天:天何言哉,人言矣
1. 四端之心与"天"
2. 人性本善与"天"
3. 何以谓之"天"
第二章 天的引导与人的存养
第一节 存心:知人之恶,思天之诚
1. 人何以为不善?
2. 思诚以存心
第二节 养性:性之为善,大体为养
1. 何谓之养性?
2. 大体与小体
第三节 事天:君父事天,仁义事天
1. 以君父事天
2. 以仁义事天
第三章 天的回归与人的定位
第一节 修身:心无二念,养气修身
1. 生生同一与生死不二
2. 身心一如与内外相续
第二节 立命:敬侯天时,复位立命
1. 俟天、俟死与俟时
2. 命随位转与天赋人命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8129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B222.5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天的发现与人的挺立
第一节 尽心:四端之心的提出
1. 政道的偏失与天道的遮蔽
2. 四端之心与先王之政
3. 扩充四端以保四海
第二节 知性:人性本善的立意
1. "即生言性"与"即心言性"
2. 人性何以为善?
3. 性善论与政道秩序
第三节 知天:天何言哉,人言矣
1. 四端之心与"天"
2. 人性本善与"天"
3. 何以谓之"天"
第二章 天的引导与人的存养
第一节 存心:知人之恶,思天之诚
1. 人何以为不善?
2. 思诚以存心
第二节 养性:性之为善,大体为养
1. 何谓之养性?
2. 大体与小体
第三节 事天:君父事天,仁义事天
1. 以君父事天
2. 以仁义事天
第三章 天的回归与人的定位
第一节 修身:心无二念,养气修身
1. 生生同一与生死不二
2. 身心一如与内外相续
第二节 立命:敬侯天时,复位立命
1. 俟天、俟死与俟时
2. 命随位转与天赋人命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赟;;由人而天的“机制转换”与新主体观——论毕来德的《庄子四讲》[J];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2 陈赟;;仁的思想与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教典范[J];学海;2012年02期
3 陈赟;;道-教-经与孔子“斯文”的结构[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4 陆建华;;告子辨析[J];孔子研究;2008年02期
5 丁为祥;;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J];中国哲学史;2007年04期
6 杨泽波;;孔孟建构道德形上学的差异及引申的两个问题[J];中国哲学史;2007年04期
7 万光军;;孟子让舜“窃负而逃、乐忘天下”的寓意[J];孔子研究;2007年05期
8 梁涛;;“以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J];哲学研究;2007年07期
9 苗润田;;孟子非以禽兽喻杨、墨[J];文史哲;2007年03期
10 李亚彬;;子思为孔孟之间的过渡环节——以孟子性善论的形成为例[J];哲学研究;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2878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