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

发布时间:2020-11-10 23:52
   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开端,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即在给出世界的终极真理之前,先追究作为理性主体的人的认识的合法性。只有先追问人的认识何以可能,才能继而合法地运用理性认识世界。因而,认识论是为科学寻找基础,即对科学得以可能的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 前康德认识论由于对知识两个要素感性和理性的片面性理解,结果导致经验论走向休谟的怀疑论,唯理论走向莱布尼兹——沃尔夫的独断形而上学体系。休谟认为感觉经验和理性推理都不能为认识提供合法性的依据,知识的客观性、普遍必然性也就无从谈起。 康德从批判人类的理性入手,第一次考察了认识是如何可能的。康德通过用先验自我改造经验自我,用先验逻辑改造经验逻辑,确立起了先验统觉在成知活动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先验想像力的创造性生产活动为先验图型联系感性材料和知性概念提供了可能。这样,范畴通过先验图型这个中介,统一感性直观材料,从而形成知识。但康德由于坚持“知性不能直观、感性不能思维”,因而他建立起来的先验主体与先验对象相独立,先验对象作为物自体,超出先验主体的认识能力。 胡塞尔通过现象学的还原建立起自己的先验意向性结构,将康德的先验主体彻底先验化,从而完成了认识论的先验转向。 先验认识论是以内在意识的先验结构来保证认识的普遍必然性,将认识何以可能的前提建立在思维的先验逻辑机能上。然而先验认识论由于客观性的不彻底、先验逻辑的经验性残余、先验自我的理论困窘,使得它不 WP=150 能通达那个最高的理念和本质存在。而且由于它是基于“我思”的认知思维方式,必然以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为特征,因而它并不能解决认识论的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问题。 海德格尔在批判先验哲学的独断性和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性中开启了认识论的生存论转向。海德格尔揭示出认识论的生存论前提,在生存论维度上重新理解认识论,将认识看作此在在世的实际过程。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混淆了存在和存在者,导致存在本真意义的遗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主体作为实体对存在的规定,但主体性作为内在性却与意识外的客体两相对立。这一切导致认识论的生存论遮蔽。要拾回存在的本真意义,必须从此在即人的存在处入手,只有此在才能瓦解内在性,克服主体性,才能使存在的意义得以澄明和显现。此在已不是人的主观认知,而是一种在世的存在方式,是一种生存论的理解,认识就是人的一种在世方式。海德格尔主张从人这种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而不应像传统认识论那样,从实在事物或我思出发。人作为此在,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而存在的本质就是时间,在时间性这个视域中,此在在“向死存在”的先行领会中通达了存在,把握了存在的意义。 认识论的先验转向是追究认识何以可能的先验逻辑机能,认识论的生存论转向则是追究认识何以可能的理解结构、生存领会的结构。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转向本质上是反对科学主义认识论,反对技术控制论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在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基础上强调思的方向的重新开拓,那就是不再从思维的先验结构、思维的逻辑机能去研究认识的可能前提,而是从在世的生存论结构、人的生存领会来研究认识的可能前提。海德格尔认为人的闲谈、好奇等作为一种在世的“沉沦”,本身就是先验的生存领会,这种生存领会先于科学认识,是科学认识得以可能的前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海德格尔把先验结构经验化,把康德所谓的先验机能“沉沦”为在世的生存领会,并认为这种生存领会开拓了认识论的新的思的方式。这种“思的任务”已不同于传统认识论所说的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而是一种生存论的视界的转移,是一种非规定性、非支配性的诗意的思,是一种“敞开之境”或“疏明”的思。 WP=151 强调思的方向的重新开拓使得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转向改变了认识论的主题,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已不再是为了寻求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问题,而是要通达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主张人应在其生存实践中确定与揭示自己的存在意义,同时也提醒哲学家们,认识论问题的揭蔽应回到生存实践中去。 在决定认识何以可能的生存论基础上,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有着共同的取向,马克思也是在生存论基础上考察认识论的,他把认识看作是感性活动,看作是实践的环节。区别于海德格尔将认识看作是对生存状况的领悟,是此在生存在世的样态,马克思更强调认识的对象性活动、对象性维度,马克思认为对象性存在直接就是对象性的活动。在对先验认识论的批判继承和改造上,马克思并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认识论的先验因素,而是用实践改造先验,将康德、胡塞尔的先验我思、先验意向性结构改造为社会先验的历史活动。认识作为对象性活动一方面被马克思理解为先验的成果,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把这种先验成果看成是建基于现实的劳动过程。作为马克思认识论的类主体是在实践过程中自我产生的既是经验的、又是先验的社会历史成果。 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对无产阶级生存状况和历史使命以及人类未来的思考是马克思认识论的根本关怀,使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形成社会主体的阶级意识和人类意识,进而实践地改造世界,是马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B02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前康德认识论对知识合法性的寻求
    1 近代哲学开始的认识论转向
        ①认识论转向的必然性
        ②认识论转向的内在要求
    2 经验论的怀疑论趋向与唯理论的独断性压抑
        ①理性感性化与感性理性化
        ②神本主义的独断论与心理主义的怀疑论
        ③休谟怀疑论对知识合法性的动摇
第二章 康德认识论的先验转向
    1 用先验自我改造经验自我
        ①经验自我的心理主义性质
        ②康德对经验自我的先验改造
        ③从经验统觉到先验统觉
    2 用先验逻辑改造形式逻辑
        ①传统形式逻辑之弊
        ②先验逻辑的实质
        ③先验逻辑的基本问题
    3 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作为知识形成之最高原理
        ①范畴的先验演绎
        ②先验统觉在成知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③先验想象力的桥梁作用
    4 先验认识论的完成及其实质
        ①胡塞尔现象学对先验主体的彻底化
        ②先验认识论的理论实质
    5 先验认识论的理论困境
        ①客观性的不彻底
        ②先验逻辑的经验性残余
        ③先验自我对存在的无法通达
第三章 海德格尔生存论转向的认识论意义
    1 海德格尔开启的生存论转向
    2 生存论转向的必然性
        ①传统认识论对存在意义的遮蔽
        ②认识论的生存论前提
    3 生存论转向的实现
        ①此在对先验主体性的克服
        ②此在生存论优先地位的确立
    4 此在对传统认识论的超越
        ①此在作为在世的生存论整体结构
        ②对符合论真理观的批判
        ③认识是此在在世的存在方式
        ④此在通过时间性而通达存在
    5 生存论转向的认识论意义
        ①生存领会先于科学认识
        ②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
        ③生存论转向后的认识论性质
第四章 马克思认识论的生存论旨趣
    1 马克思认识论的生存论性质
        ①马克思认识论的生存论前提
        ②对传统生存观的超越
    2 认识论的社会先验前提
        ①对传统主体概念的颠覆与建构
        ②对意识的生存论探究
        ③认识活动的社会先验前提
    3 马克思认识论的人类解放的生存论旨趣
        ①对现当代西方认识论的超越
        ②马克思认识论的解放旨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学术成果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亚玲;;翻译研究从非理性向理性转化的哲学背景[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李少兵;;从实证理性认识论到情感生存论——价值哲学研究范式之思考[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3 高剑华;胡丹;;认识论和认知视角的现代汉语词义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邓伯军;;意识形态:一种哲学层面的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5 苏得权;;实用主义视域下心理学的多元化[J];心理学探新;2011年03期

6 叶浩生;;社会建构论与质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7期

7 范琐哲;;苏氏蜀学的嬗变轨迹及其核心理念[J];求索;2011年07期

8 邬焜;;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9 毛崇杰;;美学“学科新形式的探讨”——韦尔施的美学思想悖论及进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峰;;毛泽东思维方式的三维解读及当代意义[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龙;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明和;司法解释认识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川津康弘;《淮南子》认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吴宏耀;诉讼认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冬冰;新观念,新道路[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田玉;诉讼真实观的演变及其程序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王彬;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金辉;当代自然主义科学哲学论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婷婷;关于我国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喜梅;论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新星;试论罗素哲学的认识论意义[D];延边大学;2004年

5 苏洁;试论陆王心学与儒家人格意志[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贵扬;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7 任姣婕;自然主义认识论背景下的规范性重建[D];浙江大学;2008年

8 陈官;遏制刑讯逼供刍议[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刘玉静;认识论视野中的教学评价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蒙莉;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及其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8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78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7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