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死观初探
发布时间:2020-11-12 15:00
如果说,人生哲学是对人生切要问题的智慧反思,则人之生死问题就是其中之核心。对生死问题的反思,所获得的是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本真彻悟。 在先秦诸子的生死观中,以庄子之论最为丰富和具有深度。通过对诸子百家、尤其是老子的生死观的批判和吸收,庄子的生死观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庄子·天下》)的表象下,形成了一种具有系统性的生死哲学。庄子生死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或“自然”,其内容涵盖了生死本体观、生死价值观和生死价值践履三个方面。 从《庄子·内篇》看,在生死本体观方面,庄子分别从道命二重观角度揭示了生死的本体意义。首先,庄子以“道”的运化解释生死的根源、本质,视生死转变为本质齐同的“自然”“物化”。其次,针对个体生命的生死,庄子又以“命定”观解说之。在生死价值观方面,庄子提出了法“自然”的生死价值标准。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之变,人们对待生死的应有态度是法“自然”。法”自然”即在肉体生存方面追求“全生尽年”,在精神生存方面追求“逍遥无待”。法“自然”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在人与“自然”的贯通中实现生命的本然价值。 在生死价值实践方面,为了实现对“全生尽年”和“逍遥无待”的追求,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朝彻见独”等生死价值工夫践履,实现了本体观和工夫论的合一。庄子这种“自然”人性的生死价值践履对今天人们战胜生死忧患,获得心态“自然”的健康生活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庄子的生死观进行哲学反思,祈求在不断深入的反思中把握并显现出庄子生死观的多层涵义,获得对生死问题的本真把握。本文第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B223.5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庄子生死观的思想渊源
一、老子的生死观
二、庄子对孔子生死观的吸收
第二章 生死本体观: 生死“自然”
一、庄子之“道”
(一) 本体之“道”
(二) 价值之“道”
二、生死“一体”
(一) “道通为一”
(二) “方生方死”
(三) 生死“一体”
三、生死“物化”
四、死生“命”之行
(一) 庄子之“命”的来源
(二) 庄子之“命”的基本涵义
(三) “死生命之行”
第三章 生死价值论: 法“自然”
一、先秦儒道生死价值观比观
二、“全生尽年”
三、“逍遥无待”
(一) 形象化的“逍遥无待”理想人格
(二) “逍遥无待”理想境界的实现方法
四、“逍遥无待”的践履: “心斋”、“坐忘”、“见独”
(一) “心斋”
(二) “坐忘”
(三) “见独”
结语: 庄子生死观的几点现代启示
(一) 现代人的“贪生恶死”及其根源
(二) 庄子生死观的两点现代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80880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B223.5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庄子生死观的思想渊源
一、老子的生死观
二、庄子对孔子生死观的吸收
第二章 生死本体观: 生死“自然”
一、庄子之“道”
(一) 本体之“道”
(二) 价值之“道”
二、生死“一体”
(一) “道通为一”
(二) “方生方死”
(三) 生死“一体”
三、生死“物化”
四、死生“命”之行
(一) 庄子之“命”的来源
(二) 庄子之“命”的基本涵义
(三) “死生命之行”
第三章 生死价值论: 法“自然”
一、先秦儒道生死价值观比观
二、“全生尽年”
三、“逍遥无待”
(一) 形象化的“逍遥无待”理想人格
(二) “逍遥无待”理想境界的实现方法
四、“逍遥无待”的践履: “心斋”、“坐忘”、“见独”
(一) “心斋”
(二) “坐忘”
(三) “见独”
结语: 庄子生死观的几点现代启示
(一) 现代人的“贪生恶死”及其根源
(二) 庄子生死观的两点现代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樊瑞晶;;从《大宗师》看庄子美学思想对人生观形成的作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维智;道德减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邢爽;论庄子处世思想对苏轼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9年
2 邱婷婷;庄子生死观与《庄子》散文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大鹏;多恩与道家美学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小卫;冯友兰生死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0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8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