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14:56
现代性思潮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攻城略地,攻无不克,仿佛一切都要被纳入到这一漩涡之中,人们渴望现代性的到来。然而,现代性逐渐走向了它的反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生态环境也持续恶化。甚至现代性引以为傲的理性本身也由从启蒙人类的角色脱变为限制人、禁锢人的牢笼。工具理性的泛滥已经夷平了意义世界的地基,抽空了价值世界的意义。真、善、美之间统一的关系已经被分割的支离破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极度推崇现代科学以及理性的人们当头一棒,科学技术成为“刽子手”。一切恶果的出现都与现代性密切相关。人们开始反思、质疑现代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产生并发展起来。 文章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试图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发现二者间的相通之处,从而为我们重新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路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基于这样一条线索:现代性出现了问题,后现代主义试图在批判现代性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后现代主义尤其是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走入了困境,很容易导致一种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严重后果,由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发展起来,并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去解读这一思潮,发现二者的相似和共通之处,从而更好地丰富和完善后现代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 文章的特色之处在于运用吉登斯的“脱域理论”对现代性的实质进行了深度解析,把儒家哲学中的整体主义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关于整体有机论的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且把道家哲学当中的“道生万物”的思想运用于解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关于事物内部联系的理论,从而很好地解释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当中的很多理论要旨。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B151;G1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
2.1 如何理解现代性及其问题
2.1.1 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
2.1.2 现代性的形成及影响
2.2 现代性的丰富内涵和双重维度
2.2.1 现代性的精神性维度
2.2.2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2.3 现代性的困境与后现代主义对它的批判与超越
2.3.1 现代性的困境与难题
2.3.2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2.3.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1 什么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1.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何以形成
3.1.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3.2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之比较
3.2.1 二者何以能够进行比较研究
3.2.2 儒家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2.3 道家哲学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价值、意义及其他
4.1 价值和意义
4.1.1 理论价值和意义
4.1.2 实践价值和意义
4.2 未来希望何在
4.2.1 培养新型的领导人
4.2.2 匹夫的责任
4.2.3 教育体制改革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4882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B151;G1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
2.1 如何理解现代性及其问题
2.1.1 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
2.1.2 现代性的形成及影响
2.2 现代性的丰富内涵和双重维度
2.2.1 现代性的精神性维度
2.2.2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2.3 现代性的困境与后现代主义对它的批判与超越
2.3.1 现代性的困境与难题
2.3.2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2.3.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1 什么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1.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何以形成
3.1.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3.2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之比较
3.2.1 二者何以能够进行比较研究
3.2.2 儒家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2.3 道家哲学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价值、意义及其他
4.1 价值和意义
4.1.1 理论价值和意义
4.1.2 实践价值和意义
4.2 未来希望何在
4.2.1 培养新型的领导人
4.2.2 匹夫的责任
4.2.3 教育体制改革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芹;;当代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分析[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2 宋鹏,江振峰,陆昱博;关于现代性的哲学反思[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靳健;;老子思想的建设性价值[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王治河;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5 周世中;;现代性的精神维度与法的主体性——兼论后现代性视角下的法的主体性[J];河北法学;2009年08期
6 葛焕礼;;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有机论与道家道教思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胡满英;;探析现代性和主体性的内在关联[J];学理论;2009年30期
8 张艳娥;何小勇;;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9 孔令宏;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与庄子思想[J];求是学刊;1998年03期
10 苗新萍;;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性审美维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2884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8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