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非体系化哲学的体系化建构——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的学术主题与理论意义

发布时间:2020-11-18 16:28
   以重释马克思为前提来创造性地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杨耕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的理论目标和学术工作。概括地说,这项学术工作至少在三个方面展现出其意义:一是澄明了"马克思的哲学究竟是体系化的哲学还是非体系化的哲学"这个问题的实质,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开显、恢复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高度;二是将"实践"厘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起点范畴,从而实质性地破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要么"物质"要么"精神"、要么"客体"要么"主体"的"两极"思维;三是将"实践"认定为辩证法的载体和原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二分"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整体化和一体化阐释。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建构与马克思哲学理论高度的恢复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两极”思维的破除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建构与唯物主义的整体性阐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超;;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的综述[J];泰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金铭铭;简论实践唯物主义[J];理论界;2005年06期

3 左玉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动态;2020年04期

4 李秀林;;对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绪论”部分的几点意见[J];教学与研究;1962年02期

5 闵家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之路[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何畏;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J];哲学研究;1983年06期

7 陆剑杰;论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所谓“困境”——对中国“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8 孔凡雨 ,刘恒敏;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J];齐鲁学刊;1980年06期

9 ;58、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问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0年Z1期

10 贾丽民;唐卓;;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研究中的普列汉诺夫资源[J];理论探讨;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未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论纲[D];吉林大学;2012年

2 蓝颖;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审美关照[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孙自胜;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及其得失启示[D];上海大学;2015年

4 贺长余;从革命到发展[D];辽宁大学;2013年

5 阮文维(Nguyen Van Duy);中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高苑;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D];吉林大学;2013年

7 潘峻岭;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刘秉毅;马克思的哲学观[D];武汉大学;2014年

10 郑杰;作为生活范畴的劳动[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丽霞;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夏自魁;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辨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永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中国梦[D];重庆大学;2015年

4 程欢;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性思想的深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李阳;实践思维方式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6 马沙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审美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白利鹏;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张红琴;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延安大学;2013年

10 张凯;从意识形态的范式转变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8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88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