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派”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22:06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走向逐渐成为人文学科探讨的焦点,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当我们把视野拉回到20世纪关于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文化性质的争论上时,“战国策派”学人以重建中国文化为出发点的各种理论就不得不被提起。如果能够读懂他们,实际上也就为读懂20世纪中国知识群体的心态提供了一个视角。 “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活跃在大后方的一个重要学术派别,又称“战国派”,因其主办的《战国策》、《大公报·战国副刊》以及“战国时代重演”的主张而得名。“战国策派”产生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继承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尚力”主义思潮并吸收了近代西方文化观念,以关注人类文化命运,探讨中国文化发展规律及其走向为宗旨。他们在对“中体西用”、“全盘西化”、“本位文化”等文化观念所进行的反思中,深深地感到仅仅靠“拿来”或者“打倒”都是行不通的,抗战的最终目的是整个文化的革新。于是,他们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前提下,对被传统腐蚀和战火摧残的民族精神进行了拓展与重构,主张文化形态史观,抨击官僚传统,检讨传统伦理,强调国民性改造和中国文化重建。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对“战国策派”学人雷海宗、林同济、陈铨等人思想的研究,挖掘“战国策派”的哲学思想,以基本史实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阐释“战国策派”在文化、政治、伦理等方面的基本主张,理清“战国策派”被淹没于批判声中的、极富个性的呐喊和在抗战时期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为今天在全球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构建提供借鉴。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文章的结构
第一章 “战国策派”的思想成因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百年以来的民族危机
二、抗战卫国的现实需要
三、民族重建的文化语境
第二节 理论来源
一、经世致用的传统
二、“尚力”思潮的作用
三、西学东渐的影响
第三节 人生经历
第二章 “战国策派”的宇宙观
第一节 尚“力”
第二节 批判德感主义
第三章 “战国策派”的伦理观
第一节 批判大家族制
一、大家族制的历史
二、大家族与国家的关系
三、大家族制的危害
第二节 “忠为第一”的政治化伦理
一、提倡“忠为百行先”
二、批判“孝为百行先”
第三节 “英雄崇拜”
一、陈铨的“英雄崇拜”
二、贺麟的“英雄崇拜与人格教育”
三、陶云逵的“力人”
四、林同济“战士式的人生观”
第四节 国民性改造
一、柔道的人格型
二、刚道的人格型
三、思想来源
第四章 “战国策派”的文化观
第一节 文化形态史观
一、雷海宗的文化五阶段说
二、林同济的文化三阶段说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重演
一、战国时代之“战”的特点
二、今战国之“战”与古战国之“战”的区别
三、战国时代的重演
第三节 中国文化独具“两周”论
一、中国文化第一周
二、中国文化第二周
第四节 “文化重建”第三周
一、文化重建的契机
二、文化重建的途径
第五章 “战国策派”的政治观
第一节 批判官僚传统
一、批判“内向型”的官僚传统
二、批判最灵验的“自亡单方”——“中饱”
三、批判中国历史上官僚传统的四种毒质
第二节 “士”的蜕变
一、技术时期
二、德行时期
三、说术时期
四、宦术时期
第三节 “由大夫士到士大夫”
一、“大夫士”
二、“士大夫”
三、二者的转变
第四节 无兵的文化
一、中国的兵的发展
二、无兵的文化
第五节 民主与集权
一、一般时期
二、抗战时期
三、民主、集权和战争的关系
第六章 思想定位及评价
第一节 历史定位
第二节 分析评价
一、“战国策派”的思想价值
二、“战国策派”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战国策》目录
附录二 “战国策派”学人主要著述目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0503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2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文章的结构
第一章 “战国策派”的思想成因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百年以来的民族危机
二、抗战卫国的现实需要
三、民族重建的文化语境
第二节 理论来源
一、经世致用的传统
二、“尚力”思潮的作用
三、西学东渐的影响
第三节 人生经历
第二章 “战国策派”的宇宙观
第一节 尚“力”
第二节 批判德感主义
第三章 “战国策派”的伦理观
第一节 批判大家族制
一、大家族制的历史
二、大家族与国家的关系
三、大家族制的危害
第二节 “忠为第一”的政治化伦理
一、提倡“忠为百行先”
二、批判“孝为百行先”
第三节 “英雄崇拜”
一、陈铨的“英雄崇拜”
二、贺麟的“英雄崇拜与人格教育”
三、陶云逵的“力人”
四、林同济“战士式的人生观”
第四节 国民性改造
一、柔道的人格型
二、刚道的人格型
三、思想来源
第四章 “战国策派”的文化观
第一节 文化形态史观
一、雷海宗的文化五阶段说
二、林同济的文化三阶段说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重演
一、战国时代之“战”的特点
二、今战国之“战”与古战国之“战”的区别
三、战国时代的重演
第三节 中国文化独具“两周”论
一、中国文化第一周
二、中国文化第二周
第四节 “文化重建”第三周
一、文化重建的契机
二、文化重建的途径
第五章 “战国策派”的政治观
第一节 批判官僚传统
一、批判“内向型”的官僚传统
二、批判最灵验的“自亡单方”——“中饱”
三、批判中国历史上官僚传统的四种毒质
第二节 “士”的蜕变
一、技术时期
二、德行时期
三、说术时期
四、宦术时期
第三节 “由大夫士到士大夫”
一、“大夫士”
二、“士大夫”
三、二者的转变
第四节 无兵的文化
一、中国的兵的发展
二、无兵的文化
第五节 民主与集权
一、一般时期
二、抗战时期
三、民主、集权和战争的关系
第六章 思想定位及评价
第一节 历史定位
第二节 分析评价
一、“战国策派”的思想价值
二、“战国策派”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战国策》目录
附录二 “战国策派”学人主要著述目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劲翔;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救亡[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2 郝涛;;时代之波——“战国策派”史学思想解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乐黛云;;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阎润鱼;;战国策派政治文化观初探[J];北京社会科学;1988年04期
5 雷戈;论“战国策派”的历史警醒意识[J];武陵学刊;1998年05期
6 戴少瑶;评“战国派”的文艺观[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7 王学振;战国策派思想述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学振;;陈铨抗战时期的文学批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王学振;战国策派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杨清芝;雷海宗的中国文化周期说[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艳;“战国策派”:关于国家与民族的叙述和文学想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90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