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庄子的理想世界

发布时间:2020-11-20 03:20
   本文主要探讨庄子的理想世界,揭示他对理想的独特设计和执着追求。 理想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指人们对特定对象未来状态应当如何的一种设想和观念建构。就此而言,理想不是一个实然范畴,而是一个应然范畴。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理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现实,以对现实的批判性和否定性评价为基础,同时它又超越于现实,内在地蕴含着建构者的价值取向。正如现实并非指所有现存的事物一样,理想也并非指所有的观念和设想。一般说来,观念、设想要取得理想的形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反映现实的可能性、体现人的合乎人性的要求、运用想象力构想出来。需要指出的是,理想并非一经形成就凝固不变,而是在过程中展开和实现。它可以起到推动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升个体精神境界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不断地赞美理想、追求理想。 在中国历史上,大凡有影响的思想家都会根据自己对现实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而提出各具特色的理想。庄子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作为先秦时代伟大的哲人,庄子以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而迥异于其他诸子。表面看来,他辞官隐居,远离社会政治,似乎缺乏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忘情于社会和人生,而是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显示其对社会和世人的关怀。 就其产生原因看,庄子的理想源自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与儒墨局限于社会的视角不同,庄子站在宇宙的高度来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因而视野更为开阔,认识也更加深刻。他指出了由于人类的肆意妄为而导致天人关系的失衡,批判了礼义文明造成人性异化的现实,痛斥了世俗政治的种种弊端,抨击了道德说教的虚伪性、有害性,谴责了世人因为追逐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损害自身生命的行为。如果说批判现实主要是从消极的方面显示了庄子理想的作用,那么范导社会、指引人生则从积极的方面表明了庄子理想的价值。庄子真心地希望人类能够顺应自然,去除妄为,实现天人平等、和谐、合一的理想状态;要求当政的君主清静寡欲,摒弃礼义法度,顺随人民率性而为,从而达到“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劝告世人消除感官贪欲,珍惜个体生命,维护纯朴天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主观修养成就理想人格。 就庄子理想的内在关系而言,合理的天人关系构成了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实现的逻辑前提。如果天人关系失调,那么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当然,建立合理的天人关系并非庄子的根本目的,他的价值指向乃是实现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如果说理想社会主要涉及到人类群体,需要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那么,理想人格则更多地指向个体,取决于每个人的主观修养。与儒墨突出群体原则不同,庄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个体之上,因而,在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之间,他更重视后者,视前者为后者的保障,而后者则是前者的目标。对庄子而言,实现人生的逍遥游,进而成就理想人格乃是其终极追求。当庄子多次拒绝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而宁愿过着贫穷自在的生活时,就表明他已将理想转化为个人的信念而融入于现实的行动当中,从而达到了为学、为道与为人的统一。 毋庸讳言,庄子的上述理想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它在揭露、批判文明弊端的同时又表现出了全盘否定人类文明的倾向,它因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性发展趋势而往往流于空想。不过,它对主体独立人格的维护、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庄子理想中所包含的理论智慧和思想资源对于今天我们重建天人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换和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B223.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庄子其人其书
    二、本文研究立场和方法
第一章 天人关系论
    第一节 天人之辩(上)
        一、“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二、“与天和”
        三、“人与天一”
    第二节 天人之辩(下)
        一、“性者,生之质也”
        二、“失性于俗”
        三、“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第二章 理想社会论
    第一节 无为而治的提出
        一、哲学依据
        二、理论来源
        三、现实基础
    第二节 无为而治的具体内容
        一、“正而后行”
        二、“攘弃仁义”、“殚残圣法”
    第三节 “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
        一、“至德之世”的特征
        二、“至德之世”的性质
第三章 庄子哲学的个体维度
    第一节 个体原则的突出
        一、重身贵生
        二、注重个性
    第二节 独特的处世艺术
        一、“游世俗之间”
        二、“无用”
        三、“中道”
        四、“顺人而不失己”
        五、“与时俱化”
    第三节 逍遥游及其实现途径
        一、“逍遥游”
        二、“安之若命”
        三、“齐物”
        四、“体道”
    第四节 自由境界的人格体现
        一、理想人格的内涵
        二、理想人格的名号
        三、理想人格的特征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冉;张海燕;;庄子理想人格中的自由存在思想浅析[J];济宁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媛;《庄子》丑意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欧阳波;《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龚平安;庄子“无为”思想的教育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虞则宴;《庄子》语文教育观及其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历史贡献[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邹伟;忠于理想、面对现实[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春莉;庄子之“静”及与儒释之“静”的关联[D];辽宁大学;2012年

5 郭宗胜;《庄子》教育故事中的典型意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营;庄子人学思想及现代性意义[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90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0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