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发展语境中的正义共识研究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D60;B27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正义共识的意义
第二节 正义共识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章 何谓正义
第一节 正义的面相
一、作为秩序的正义
二、作为平等的正义
三、作为公平的正义
四、作为自由的正义
五、作为效率的正义
六、作为美德的正义
七、作为安全的正义
八、作为交往权利的正义
九、作为与生产方式适应的正义
小结
第二节 语境转换与正义的重建:走向当代中国新现代性的正义观
一、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与正义的诉求
二、正义概念的界定及原则
三、正义的特征
第二章 正义共识
第一节 正义共识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共识
一、共识概念的界定
二、理解与共识
第三节 正义共识的内涵
一、正义共识概念的界定
二、正义共识的特征
第三章 正义共识的根基
第一节 根基与正义共识的关系
一、根基的哲学内涵
二、根基的特征
三、根基与正义共识的关系
第二节 形而上学时代正义共识的根基考察
一、宗教信仰根基
二、经验人性根基
三、先验理性根基
小结
第三节 后形而上学时代正义共识根基检视
一、公共理性:重叠共识的根基
二、交往理性:商谈共识的根基
三、社群:社群主义寻求正义共识的平台
四、认识型:知识相似性的根基
小结
第四节 交往实践观视域中的正义共识根基探讨
一、非马克思主义正义共识根基观的缺陷
二、正义共识与生产方式
三、交往实践:正义共识的深层根基
第四章 正义共识的实现机制
第一节 形而上学时代正义共识的悬搁
一、灌输与教化:价值垄断的共识
二、契约建构:正义的“自我”认同
第二节 后形而上学时代正义共识的理想追求
一、重叠共识:主体的独白
二、商谈共识:主体间的虚拟对话
三、协同共识:主体间的合理商谈
第三节 当代中国发展语境中正义共识的形成机制探讨
一、正义共识的形成条件
二、正义共识的可行性
三、意识形态建制:正义共识的事实性路径
四、交往整合:正义共识的规范性路径
结语 正义共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中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及其机制研究[J];兰州学刊;2011年06期
2 韩丽雯;;试论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塑造[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王云平;;谈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J];商业时代;2011年22期
4 吕洪刚;;当代中国道德信仰问题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吴小绒;;从教育的机会均等审视当代中国的教育公正[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夏葫;;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动力[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8期
7 司春燕;;法与正义关系的历史考察[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江亚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9 陈加飞;;当代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建设”话语[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10 史文清;;在第五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施祖军;商业之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育玮;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9 袁明旭;官僚制视野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石大建;“儒经”诵读思潮在民间社会的兴起及其动员机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兰;论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土资源及其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友云;论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兵云;当代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磊;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发展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小伟;当代中国乡村秩序格局的演变与重建[D];山东大学;2005年
7 贲道鹏;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孙立新;成人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学兵;随“类”赋彩[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张学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离婚率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93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