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新文化运动时期唯物史观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9:04
   本文立足唯物史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传播与发展,依托史料、唯物史观经典著作及相关阐释性文本等资料,注重整体考察唯物史观在这一时期传播特点、经验及其在中国的运用。这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曲折传播与伟大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坚持、落实和发展唯物史观,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五四运动前唯物史观理论的传播者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接受唯物史观的渠道也不尽相同,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最初的唯物史观内容零散、片面、影响有限且误解频仍。五四运动后,苏俄成为唯物史观传播的主要渠道,马克思主义者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同实用主义等非唯物史观思潮进行了三次大的论争,唯物史观自此成为社会主流。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与历史,指导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唯物史观进入了真正有意义的传播阶段。随着传播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共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唯物史观的传播一方面属于因果关系,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组织基础、阶级基础以思想准备。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专门的传播机构与刊物,极大地促进了唯物史观的传播。由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探索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在不断相互调整的过程中实现了唯物史观理论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对唯物史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传播进行整体研究,最终目的是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并发展唯物史观。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唯物史观只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坚持与时俱进,丰富时代内涵与特点才能不断焕发生机。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唯物史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位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0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的现状
        1.2.2 国外研究的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新文化运动
        2.1.1 内涵界定
        2.1.2 阶段划分
        2.1.3 实践特质
    2.2 唯物史观
        2.2.1 基本内容
        2.2.2 理论特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五四运动前唯物史观的传播
    3.1 传播的主要主体
        3.1.1 国民党人
        3.1.2 无政府主义者
    3.2 主要传入途径
        3.2.1 由日本传入
        3.2.2 由苏俄传入
    3.3 传播的内容
        3.3.1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唯物史观的宣传
        3.3.2 无政府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零星介绍
        3.3.3 中国社会党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3.4 传播特点
        3.4.1 内容零散
        3.4.2 国内影响有限
        3.4.3 传播具有自发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1 主要的传播主体
        4.1.1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4.1.2 国民党人士
        4.1.3 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4.2 传播的新闻媒介
    4.3 主要的传入途径
        4.3.1 由日本传入
        4.3.2 由苏俄传入
        4.3.3 由欧美传入
    4.4 与非唯物史观思潮论争
        4.4.1 与实用主义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4.4.2 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道路之争
        4.4.3 与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
    4.5 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
        4.5.1 分析中国古代史
        4.5.2 运用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变迁
    4.6 为建党做准备
        4.6.1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组织基础
        4.6.2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阶级基础
        4.6.3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思想准备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唯物史观的传播
    5.1 传播主要内容
        5.1.1 唯物史观本体论
        5.1.2 唯物史观的“自觉辩证法”
        5.1.3 阶级斗争说
    5.2 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的开启
        5.2.1 救国与“师俄”
        5.2.2 理论来源
        5.2.3 结合中国国情的初次尝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唯物史观传播的特点与经验
    6.1 传播特点
        6.1.1 从自发到自觉
        6.1.2 从零散到系统
        6.1.3 从理论到实践
        6.1.4 与进化论关系密切
        6.1.5 中国化与大众化并行
    6.2 传播经验
        6.2.1 理论传播要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6.2.2 理论表现形式要易为群众所接受
        6.2.3 理论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
    6.3 传播的当代价值
        6.3.1 为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提供理论资源
        6.3.2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及借鉴
        6.3.3 推动唯物史观与中国国情的更好结合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武;;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2期

2 司群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戏剧思想[J];戏剧艺术;1987年04期

3 司群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戏剧思想[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02期

4 任建树;;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及其转变[J];探索与争鸣;1989年05期

5 魏玮;;浅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J];新西部(理论版);2016年12期

6 康庆;;新文化运动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研究[J];前沿;2016年10期

7 鲍琴;张寅红;;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徐木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社团类型与功能的历史考察[J];北京党史;2009年03期

9 唐真;;科学精神涵义的发展变化——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精神讨论的比较[J];科普研究;2008年03期

10 胡开宝;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双语词典[J];辞书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静;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鹏;新文化运动时期唯物史观传播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姝蕙;新文化运动时期《觉悟》副刊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3 潘鑫星;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文化观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4 张在利;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孔思潮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5 李蔚;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信;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敏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画论争[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9 李亚然;改写视角下新文化运动时期译作注释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10 马田;新文化运动时期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93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3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