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09:37
19世纪末以来,随着工业化向文化领域的拓展,人的消费领域与生产领域一样也被纳入到工业化的进程之中。异化这一现象不仅继续存在于生产的领域,而且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全面统治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克服异化的现实,列斐伏尔在批判地继承马克思思想中的异化理论、辩证法学说以及“完整的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极富创见的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从而首次将日常生活这个非理性的领域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纳入到哲学研究的视野当中。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以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新阐释为哲学前提。列斐伏尔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物质生产层面转移到消费层面,从宏观层面转移到日常生活的微观领域,从对政治经济领域的批判转移到对日常生活的文化批判,因而把这种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对日常生活的考察之中。在重新阐释了异化理论、把异化概念引入到日常生活领域之后,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展开了具体的批判。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中,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在个人与意识的关系层面,包括对个体性的批判和对使人迷惑的事物的批判;在个人与对象的关系层面,包括对财富的批判和对需要的批判;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层面,包括对劳动的批判...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产生背景
一、日常生活及其问题
二、现存的日常生活批判
(一)超现实主义对日常生活的逃避
(二)闲暇活动对日常生活的补充
(三)当代电影和戏剧对日常生活的揭露
三、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思想资源
(一)异化理论
(二)辩证法学说
(三)“完整的人”思想
第二章 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日常生活批判的哲学前提:对异化理论的重新阐释
二、日常生活批判的具体展开:对日常生活的六重批判
(一)对个体性的批判
(二)对使人迷惑的事物的批判
(三)对财富的批判
(四)对需要的批判
(五)对劳动的批判
(六)对自由的批判
三、日常生活批判的价值目标:对异化状况的全面克服
(一)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
(二)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第三章 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一、理论意义
(一)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辩证法学说运用于对日常生活的研究
(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道路
二、理论局限
(一)与中后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相比存在的不足
(二)与中后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共同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列斐伏尔:以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的“三位一体”为主线[J]. 刘怀玉,陶慧娟.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5)
[2]日常都市主义——在哲学和常识之间[J]. 玛格丽特·克劳福德,陈煊. 城市建筑. 2018(10)
[3]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知识”及其当代影响与启示[J]. 鲁宝,刘怀玉. 新视野. 2018(02)
[4]列斐伏尔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批评、运用与可能的生产——从日常生活哲学家到后现代都市思想家[J]. 刘怀玉,鲁宝. 理论探讨. 2018(01)
[5]革命的多重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J]. 李巍. 理论视野. 2017(02)
[6]日常生活批判的瞬间、差异空间与节奏视角——以列斐伏尔为例[J]. 刘怀玉. 哲学分析. 2016(06)
[7]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解放方案[J]. 黄漫,刘同舫. 社会科学研究. 2015(01)
[8]试析马克思视野下“完整的人”及其理论意义[J]. 舒心心,穆艳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9]列菲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逻辑转变[J]. 仰海峰. 学术月刊. 2009(08)
[10]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思辨及其评价[J]. 吴宁. 南京社会科学. 2007(12)
本文编号:2904871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产生背景
一、日常生活及其问题
二、现存的日常生活批判
(一)超现实主义对日常生活的逃避
(二)闲暇活动对日常生活的补充
(三)当代电影和戏剧对日常生活的揭露
三、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思想资源
(一)异化理论
(二)辩证法学说
(三)“完整的人”思想
第二章 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日常生活批判的哲学前提:对异化理论的重新阐释
二、日常生活批判的具体展开:对日常生活的六重批判
(一)对个体性的批判
(二)对使人迷惑的事物的批判
(三)对财富的批判
(四)对需要的批判
(五)对劳动的批判
(六)对自由的批判
三、日常生活批判的价值目标:对异化状况的全面克服
(一)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
(二)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第三章 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一、理论意义
(一)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辩证法学说运用于对日常生活的研究
(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道路
二、理论局限
(一)与中后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相比存在的不足
(二)与中后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共同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列斐伏尔:以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的“三位一体”为主线[J]. 刘怀玉,陶慧娟.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5)
[2]日常都市主义——在哲学和常识之间[J]. 玛格丽特·克劳福德,陈煊. 城市建筑. 2018(10)
[3]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知识”及其当代影响与启示[J]. 鲁宝,刘怀玉. 新视野. 2018(02)
[4]列斐伏尔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批评、运用与可能的生产——从日常生活哲学家到后现代都市思想家[J]. 刘怀玉,鲁宝. 理论探讨. 2018(01)
[5]革命的多重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J]. 李巍. 理论视野. 2017(02)
[6]日常生活批判的瞬间、差异空间与节奏视角——以列斐伏尔为例[J]. 刘怀玉. 哲学分析. 2016(06)
[7]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解放方案[J]. 黄漫,刘同舫. 社会科学研究. 2015(01)
[8]试析马克思视野下“完整的人”及其理论意义[J]. 舒心心,穆艳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9]列菲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逻辑转变[J]. 仰海峰. 学术月刊. 2009(08)
[10]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思辨及其评价[J]. 吴宁. 南京社会科学. 2007(12)
本文编号:2904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0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