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14:22
从历史的和逻辑的双重维度来考察象山心学以儒学为主干,对释、道思想的兼综,对孟学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选择象山心学的美学智慧作为考察的切入点,考证象山心学美学智慧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背景。以“本心”与美学本体、“发明本心”与审美工夫、“本心”与审美境界作为研究的视角,较清晰地展现象山心学的美学智慧。性理或心性之学既是中国哲学的理论核心,也是传统儒学尤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形态表现了性理化趋势,即以“性理”为本体,以涵养、磨练心体为工夫的理论求索。这种主流文化注重的不是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而是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以及必须超越有限的自我而实现“大我”或“真我”,终极目标为人生境界。一个有着最高人生境界即审美境界的人,势必追求审美人生—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其心灵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与意义,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归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进而确证其存在。这种主流文化的特有旨趣是关注生命,生命在心上闪光,性理是存在之本体,体认与滋育是澄莹的工夫。象山的性理思想主要源于孟氏之学并有发展,在对孟学做了哲学整合的基础上,从“心”处承接孟学向下说...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
1.3 选题意义
1.4 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象山心学美学智慧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背景
2.1 象山心学美学智慧形成的历史背景
2.2 象山心学美学智慧形成的理论背景
3 象山心学的美学智慧
3.1 宋明理学通向美学的理据
3.2 象山心学的美学智慧
4 象山心学美学论构架
4.1 "本心"与美学本体
4.2 "发明本心"与审美功夫
4.3 "本心"与审美境界
5 象山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智慧
5.1 虚静、静观:象山的文学创作思维
5.2 自然:象山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
5.3 平淡:象山文学作品的审美基调
5.4 雅正:象山文学作品的审美意旨
5.5 象山的文学鉴赏和批评
6 象山政治思想中的美学智慧
7 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的影响
7.1 象山学走向述要
7.2 象山对杨简心学美学智慧的影响
7.3 象山对王阳明心学美学智慧的影响
余论: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的当代启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理学对美学思维的影响[J]. 吴功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美是什么[J]. 叶朗.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0)
[3]欲望凝视下的“玫瑰战争”——也谈《玫瑰门》[J]. 李海伟.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03)
[4]瞻前顾后看宋代[J]. 张邦炜. 河北学刊. 2006(05)
[5]论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纪念席勒逝世二百周年[J]. 曾繁仁. 文艺研究. 2005(06)
[6]陆九渊考卷手钞本的考辨[J]. 吴文丁,杨小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7]陆九渊诗作补辑[J]. 邓丽芳. 滁州学院学报. 2005(01)
[8]从“顿悟”到“妙悟”——禅思维向艺术思维的转化[J]. 王春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01)
[9]论宋明理学的美学意蕴[J]. 史鸿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J]. 吴功正.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D]. 邓莹辉.福建师范大学 2006
[2]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D]. 陈忻.四川大学 2006
[3]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 潘立勇.复旦大学 2003
[4]陆九渊研究[D]. 邢舒绪.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08842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
1.3 选题意义
1.4 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象山心学美学智慧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背景
2.1 象山心学美学智慧形成的历史背景
2.2 象山心学美学智慧形成的理论背景
3 象山心学的美学智慧
3.1 宋明理学通向美学的理据
3.2 象山心学的美学智慧
4 象山心学美学论构架
4.1 "本心"与美学本体
4.2 "发明本心"与审美功夫
4.3 "本心"与审美境界
5 象山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智慧
5.1 虚静、静观:象山的文学创作思维
5.2 自然:象山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
5.3 平淡:象山文学作品的审美基调
5.4 雅正:象山文学作品的审美意旨
5.5 象山的文学鉴赏和批评
6 象山政治思想中的美学智慧
7 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的影响
7.1 象山学走向述要
7.2 象山对杨简心学美学智慧的影响
7.3 象山对王阳明心学美学智慧的影响
余论: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的当代启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理学对美学思维的影响[J]. 吴功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美是什么[J]. 叶朗.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0)
[3]欲望凝视下的“玫瑰战争”——也谈《玫瑰门》[J]. 李海伟.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03)
[4]瞻前顾后看宋代[J]. 张邦炜. 河北学刊. 2006(05)
[5]论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纪念席勒逝世二百周年[J]. 曾繁仁. 文艺研究. 2005(06)
[6]陆九渊考卷手钞本的考辨[J]. 吴文丁,杨小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7]陆九渊诗作补辑[J]. 邓丽芳. 滁州学院学报. 2005(01)
[8]从“顿悟”到“妙悟”——禅思维向艺术思维的转化[J]. 王春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01)
[9]论宋明理学的美学意蕴[J]. 史鸿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J]. 吴功正.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D]. 邓莹辉.福建师范大学 2006
[2]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D]. 陈忻.四川大学 2006
[3]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 潘立勇.复旦大学 2003
[4]陆九渊研究[D]. 邢舒绪.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08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0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