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0-12-11 10:03
  明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转型期,文学批评也随之步入一个转型阶段。明代前期理学思想渗透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观念、思维模式。正德、嘉靖年间是明代社会转变的一大枢纽,王阳明在陆九渊、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创立心学的思想体系。心学以“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命题,肯定并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具有思想解放的倾向。心学的出现,无疑是明代文学思想由“师古”向“师心”转变的标志。从明代中期以后,文学批评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气象,既有对宋元文学批评的惯性延续,又有异于前代的新质,具有明显的多变性、复杂性,其间雅、俗、师古、师心文学观在博弈中此消彼长。明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与明代哲学思想的演进过程大致同步,具有对应关系,阳明心学的确立和流播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明中后期文学批评的走向。对于阳明心学和明代文学批评的研究,一直受到哲学领域和文学领域研究者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阳明心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有的把阳明心学作为研究本体加以考察,有的把阳明心学作为哲学背景考察阳明心学与文学思想、文学理论、文学思潮的关系。心学背景下,明中后期文学批评自身呈现出重个体、重个性的特征,一...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对心学的研究
        (二) 对心学家的文学成就的个体研究
        (三) 对阳明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潮的研究
        (四) 对古代文学情感理论及明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
        (五) 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三、 研究目标和方法
第一章 王阳明及心学概说
    第一节 王阳明其人
    第二节 心学的基本命题
        一、 心外无理
        二、 知行合一
        三、 致良知
    第三节 心学对文学的影响
        一、 强调主体意识
        二、 突出自然人性
        三、 肯定合理人欲
第二章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文学观
    第一节 阳明心学与唐顺之的文学观
        一、 追随七子,复古秦汉
        二、 取法唐宋,倡言法度
        三、 从心弃法,标举本色
    第二节 阳明心学与徐渭的文学观
        一、 徐渭与心学的渊源
        二、 从真我到本色——徐渭的文学情感观
        三、 徐渭文学情感观的影响
    第三节 阳明心学与李贽的文学观
        一、 “童心说”文学思想的心学渊源
        二、 “心之初”与“心即理”
        三、 自然之文与良知理性
        四、 “童心说”对心学的理性超越
    第四节 阳明心学与汤显祖的文学观
        一、 汤显祖与心学人物的交往
        二、 以“情真”为鹄的的文学思想内涵和表现
        三、 汤显祖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五节 阳明心学与袁宏道的文学观
        一、 性灵——文学发生的心学视角
        二、 真——文学表现的心学路径
        三、 趣——文学审美的心学影响
第三章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诸体文学批评
    第一节 心学背景下诸体文学批评的继承和发展
        一、 文体及文体理论批评简介
        二、 明中后期文体批评的特点
    第二节 诗歌理论批评
        一、 诗生于心,诗本乎情
        二、 清物论
        三、 神韵说
    第三节 散文理论批评
        一、 以本色论文
        二、 以童心论文
        三、 以性灵论文
    第四节 小说理论批评
        一、 对小说文体地位的肯定
        二、 对小说本体观的阐释
        三、 对小说创作论的总结
    第五节 戏曲理论批评
        一、 戏曲情感论
        二、 戏曲语言论
第四章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审美理论批评
    第一节 理欲冲突中审美观念的变革
        一、 由雅入俗
        二、 由古入今
        三、 由理入情
    第二节 心学背景下审美特征的内涵
        一、 关注审美主体精神内涵
        二、 强化审美的体验性
        三、 强调情真无尽的审美效果
    第三节 感性视角下审美范畴的确立
        一、 “趣”范畴
        二、 “乐”范畴
        三、 “狂”范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晚明以降诸“性灵”说[J]. 吴根友.  船山学刊. 2012(03)
[2]心学视野下明代《西游记》批评研究[J]. 臧慧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3]袁宏道及其性灵文学[J]. 赵伯陶.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4]以情为本:理欲纠缠中的离合与困境——晚明文学主情思潮的情感逻辑与思想症状[J]. 洪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5]文学情感因素与晚明主情论文学思潮[J]. 谢亚锋.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6]“主体精神”范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研究[J]. 王刚.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7]阳明心学兴起与复古文学迁变[J]. 王承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8]中国古代文论兴感论的承传[J]. 胡建次,钟耀.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中国古代文学审美观念发生与流变述略[J]. 陈良运.  东方丛刊. 2006(03)
[10]应感论[J]. 胡经之,李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02)



本文编号:2910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10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