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人的创新能力的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21:17
  创新属于理论及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以后,创新以及人的创新能力问题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视是历史的启示,具有历史必然性。从中西方对比来看,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是反思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从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再生之路。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社会已进入竞创时代,在这个时代,影响社会发展的力量总体上将转向人的创新能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依赖人的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重视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类进步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可见,研究人的创新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人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在一些学科中早已展开,尤其是以创造学与创新学为代表。与其他学科不同,哲学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本质特性,从“类本性”入手,考察人的创新能力。本文运用逻辑分析与历史考察相一致、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相并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互补、文本解读与现实关注相结合的方法,在哲学视野中分析了人的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并分别在认识论、实践观、唯物史观以及方法论的框架中诠释了人的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注重人的创新能力的历史必然性
        (一) 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是反思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
        (二) 当代中国发展的再生之路是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三) 竞创时代,影响社会发展的力量总体上将转向人的创新能力
    二、对人的创新能力进行哲学研究的必要性
        (一) 各学科对人的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二) 从哲学角度研究人的创新能力的独特意义
    三、本文的基本框架
        (一) 分析的问题
        (二) 研究的方法
        (三) 学术目标
第一章 人的创新能力思想的历史清理与总结
    一、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相关思想
        (一) "生"的哲学思想对研究人的创新能力的借鉴
        (二) 朴素辩证法对研究人的创新能力的启发
    二、西方哲学中的创新问题研究
        (一) 对人的主体性的确证
        (二) 对创新及创造生成的阐述
        (三) 对思维方式创新的研究
    三、马克思对创新、能力问题的探索
        (一) 马克思对创新问题的论述
        (二) 马克思对能力的关注
第二章 人的创新能力概念的哲学理解
    一、人的创新能力概念的内涵
        (一) 人的创新能力的概念诠释
        (二) 人的创新能力的基本内容
        (三) 人的创新能力的典型特征
    二、人的创新能力的立足点
        (一) 创新须注意人的本质与人的生存环境的内在统一性
        (二) 从人的生态属性发掘人的创新能力
        (三) 协调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更好地发挥人的创新能力
第三章 哲学视野中的人的创新能力理论
    一、人的创新能力的认识论考察——创新认知的内涵
        (一) 创新认知的思维前提
        (二) 创新认知的要素
        (三) 创新认知的形成
    二、人的创新能力的实践基础分析
        (一) 创新动力产生于人在实践中的需要
        (二) 人的创新能力的发挥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体现
        (三) 人的创新能力根植于领先的实践活动
        (四) 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三、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人的创新能力
        (一) 人的创新能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 历史合力主导人的创新能力的方向
        (三)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目标和条件
    四、方法论视野中的人的创新能力
        (一) 人本化需求促进人本化的哲学认知
        (二) 人本化哲学方法的内容:以"介"寻找创新点位
        (三) 人的创新能力的多元整合
第四章 提升人的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培育创新文化,提高认知水平
    二、政治环境的改善
        (一) 权力结构决定权力运作方式
        (二) 培育人本型权力结构
        (三) 激活政治家的人本创造性
    三、拓展创意经济
    四、倡导教育创新,增强人的创新能力
        (一) 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模式
        (二) 创新式的教育手段:实验室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创新能力的哲学思考[J]. 师英杰,焦石文.  晋阳学刊. 2009(03)
[2]“以人为本”理念下我国行政合理性原则之反思与重构[J]. 郑雪芹.  法制与社会. 2009(06)
[3]创新思维是对习惯性思维的突破[J]. 师英杰.  宁夏党校学报. 2009(01)
[4]浅析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立足于社会考察自然[J]. 刘伟,付文佳.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5]论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J]. 孙慧明.  前沿. 2008(12)
[6]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J]. 徐匡迪.  新湘评论. 2008(11)
[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要求与多维视角[J]. 杨秋宝.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8(05)
[8]创新能力及其外化的条件[J]. 陆云.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
[9]指导创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J]. 陈铁.  青海教育. 2008(06)
[10]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发展战略[J]. 韩庆祥.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8(05)

博士论文
[1]论信息化时代著作权的演进与法律保护[D]. 张晓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13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13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3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