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韩非子德法关系论的实践精神

发布时间:2020-12-23 03:09
  先秦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碰撞时期,其时涌现出的儒家、道家、法家各学派的学者都有各自的学术理论观点,百家对“礼”、“法”、“道德”的大讨论更是成为先秦诸子思想理论的构建基点,讨论也更为激烈。我国古代以对“礼”的思考与实践作为维护社会秩序、提高道德标准的主要形式,儒家文化正是对“礼”的理论支撑,道家对“道”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学术史上关于“道德”的最早理论学说之一,而先秦时期的法家则是将“刑名之学”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将其与儒家的“礼”和道家的“道”相结合,创建出自己的法治学说。韩非子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即在承袭了儒家学说,特别是师承了荀子的很多理论,如荀子“人性论”的一些观点,并融入了对道家“道”的独特见解背景下构建出自己的法治理论即德法相结合的观点。韩非子的法治学说以对“人性”的分析为前提,充分解析了“人性好利”这一观点,认为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只有利益是最根本的,人性必须通过人情才能显现出来,君主制定法令也要以人的利益和人情为前提,只有这样人才能“趋利避害”。韩非以此为出发点将道德与法律相结合,并将此运用到治国方略中,同时吸收借鉴法家其...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道德与法的基本精神
    2.1 道德的内涵与基本精神
        2.1.1 道德的基本内涵
        2.1.2 道德的价值与功能
        2.1.3 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
    2.2 法的内涵与基本精神
        2.2.1 法的基本内涵
        2.2.2 法的基本精神
    2.3 韩非子德法关系论的实践性
        2.3.1 韩非子对“道”、“德”的继承与升华
        2.3.2 韩非子德法关系的实践性
第三章 韩非子的人性论
    3.1 韩非的“人性好利”说
        3.1.1 “人性好利”的由来
        3.1.2 “人性好利”的主要内容
    3.2 荀子性恶说与韩非人性论的同与异
        3.2.1 荀子的“性恶论”
        3.2.2 韩非子与荀子人性论的异同
    3.3 “人性好利说”的当代价值
第四章 韩非子的法治论
    4.1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来源
        4.1.1 对管仲、商鞅的吸收
        4.1.2 对李悝、慎到、申不害的总结
        4.1.3 对荀子“礼法”思想的继承
    4.2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4.2.1 实行“法治”必须“以法为本”
        4.2.2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4.2.3 “法”与“术”结合
第五章 韩非子德法关系论的成就
    5.1 缘关系论中的德法关系
    5.2 国家政治关系论中的德法关系
        5.2.1 德本法用,同为一体
        5.2.2 治国中的“德法”
    5.3 从历史的角度看德法关系
    5.4 韩非子法学思想的实践精神
第六章 韩非子法学实践精神的特质及其启示
    6.1 儒家道义的绝对主义与法家功利主义的利弊分析
        6.1.1 儒家道义绝对主义的利弊分析
        6.1.2 法家功利主义的利弊分析
    6.2 韩非子德法结合实践精神的启示
        6.2.1 实践精神指引下的“以人为本”
        6.2.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
        6.2.3 唯物史观指导下政治制度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32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32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