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审美主旨及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20-12-24 11:27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现实人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核心思想理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人的最终理想和完美状态,即一种终极价值追求。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把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奋斗的终极理想。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描述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实现条件。所以本文以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为基础,从现实人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来源进行梳理和探究。以实践生存论为指导对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审美旨趣及完整内涵进行研究,并且根据马克思审美主旨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系统地分析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实质,最终总结出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实现途径,及通过此理论对当今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的人的指导意义。实现人自身的自由体验与全面发展,正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充分体现出马克思哲学对于现实性的终极关怀。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三、 选题的切入点及宗旨
第一章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来源
一、 对黑格尔的批判
(一) 黑格尔绝对精神中的人
(二) 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人”的扬弃
二、 对费尔巴哈的“抽象人”的超越
(一) 费尔巴哈感性的“类”
(二)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的超越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主旨
一、 以“自由”为基点的审美主旨
(一) 自由的内涵
(二) 自由与审美的内在联系
(三)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
二、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
(一) 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二) 从理论的角度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实现条件及途径
一、 社会转型期人存在的问题
(一) “物化”现象的存在和主体性的困境
(二) 道德信仰的缺失
(三) 生活样式不当和生活意义的迷失
二、 如何塑造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一) 异化的消解与人的自身和谐
(二) 重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过程
(三) 理解并树立“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念
(四) 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J]. 戴茂堂. 哲学研究. 2007(11)
[2]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J]. 胡蓉.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3]解读的深度——对王向峰《〈手稿〉的美学解读》的解读[J]. 王纯菲. 当代作家评论. 2007(01)
[4]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手稿》美学命题论(一)[J]. 罗中起. 理论界. 2007(01)
[5]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J]. 姚纪纲,刘晓东. 理论探索. 2007(01)
[6]论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及其实现途径[J]. 景中强. 兰州学刊. 2006(10)
[7]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J]. 李俊斌.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谭隽. 党政干部论坛. 2006(04)
[9]对市场经济的审美关照[J]. 朱爱军. 南开学报. 2006(01)
[10]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路径[J]. 崔阁.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本文编号:2935576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三、 选题的切入点及宗旨
第一章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来源
一、 对黑格尔的批判
(一) 黑格尔绝对精神中的人
(二) 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人”的扬弃
二、 对费尔巴哈的“抽象人”的超越
(一) 费尔巴哈感性的“类”
(二)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的超越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主旨
一、 以“自由”为基点的审美主旨
(一) 自由的内涵
(二) 自由与审美的内在联系
(三)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
二、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
(一) 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二) 从理论的角度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实现条件及途径
一、 社会转型期人存在的问题
(一) “物化”现象的存在和主体性的困境
(二) 道德信仰的缺失
(三) 生活样式不当和生活意义的迷失
二、 如何塑造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一) 异化的消解与人的自身和谐
(二) 重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过程
(三) 理解并树立“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念
(四) 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J]. 戴茂堂. 哲学研究. 2007(11)
[2]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J]. 胡蓉.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3]解读的深度——对王向峰《〈手稿〉的美学解读》的解读[J]. 王纯菲. 当代作家评论. 2007(01)
[4]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手稿》美学命题论(一)[J]. 罗中起. 理论界. 2007(01)
[5]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J]. 姚纪纲,刘晓东. 理论探索. 2007(01)
[6]论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及其实现途径[J]. 景中强. 兰州学刊. 2006(10)
[7]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J]. 李俊斌.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谭隽. 党政干部论坛. 2006(04)
[9]对市场经济的审美关照[J]. 朱爱军. 南开学报. 2006(01)
[10]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路径[J]. 崔阁.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本文编号:2935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3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