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道家思想及其转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10:35
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绪论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基本过程、所涉及的主要文献、主要涉及的理论范围等内容,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索《淮南子》中的道家思想及其转向,从而进一步认识道家思想和《淮南子》一书的价值。正文部分分三大章,第一章论述《淮南子》一书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该书的学派归属以及对道家和杂家的认识,本文认为《淮南子》基本属于黄老道家而又不同于黄老道家。第二章分别从本体论和生成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社会历史观和政治思想、人性人格论和养生思想四个方面探讨《淮南子》一书中的道家思想及其转向。本文认为,《淮南子》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其社会历史观等思想既继承了黄老道家的特色又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向老庄道家回归,并结合现实状况积极汲取各家之说,从而使道家思想出现了转向。第三章则集中探讨了《淮南子》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儒家等学派的融合及《《淮南子》转向引发的问题及其意义。本文认为,《淮南子》继承了老庄道家和黄老道家的思想,这种双重的继承以及与儒法阴阳的融合碰撞造成了《淮南子》矛盾丛生的面貌。由于《淮南子》内容丰富而思想深刻,因而其对后世的道家道教有深远的影响。结论主要交代了本文...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绪论
第一章 《淮南子》及其思想归属
第一节 《淮南子》与淮南王
第二节 道家与杂家
第三节 《淮南子》一书的思想归属
第二章 《淮南子》道家思想要论
第一节 俯仰天地,纪纲道德——《淮南子》对世界的根本的认识
一、落地生根的道
二、气化的生成论
三、相互感应的天人关系
第二节 玄解观察,探本究变一—《淮南子》如何认识道和事物
第三节 经纬人事,以备王道—一《淮南子》中的社会历史观
一、退化的社会政治观
二、退化的历史观与因时制宜的思想
三、《淮南子》政治思想概论
第四节 尊天保真,返性归宗——《淮南子》对人的认识及其养生思想
一、清静的自然人性论
二、理想的人格与境界
三、细化了的形神观
四、重性的养生思想
第三章 对《淮南子》的整体分析及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淮南子》对老学的继承与发展[J]. 王险峰,赵燕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从《淮南子》对“无为”的新诠释看汉初道家的思想转向[J]. 余铭,陈小霞.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3]一座学术丰碑——论《淮南子》的时代特征[J]. 姚治中.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4]《淮南子》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改铸[J]. 邓联合. 人文杂志. 2010(01)
[5]冲突与医治:《淮南子》化解危机的哲学[J]. 张立文. 江海学刊. 2010(01)
[6]从《淮南子》看汉初意识形态由黄老之术到独尊儒术的转变[J]. 高建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7]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 钱善刚.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8]新时期大陆学界《淮南子》研究综述[J]. 高晓荣.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2)
[9]二十世纪《淮南子》研究[J]. 杨栋,曹书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1)
[10]《淮南子》与黄老学[J]. 丁原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博士论文
[1]帛书《黄帝四经》研究[D]. 李夏.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35501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绪论
第一章 《淮南子》及其思想归属
第一节 《淮南子》与淮南王
第二节 道家与杂家
第三节 《淮南子》一书的思想归属
第二章 《淮南子》道家思想要论
第一节 俯仰天地,纪纲道德——《淮南子》对世界的根本的认识
一、落地生根的道
二、气化的生成论
三、相互感应的天人关系
第二节 玄解观察,探本究变一—《淮南子》如何认识道和事物
第三节 经纬人事,以备王道—一《淮南子》中的社会历史观
一、退化的社会政治观
二、退化的历史观与因时制宜的思想
三、《淮南子》政治思想概论
第四节 尊天保真,返性归宗——《淮南子》对人的认识及其养生思想
一、清静的自然人性论
二、理想的人格与境界
三、细化了的形神观
四、重性的养生思想
第三章 对《淮南子》的整体分析及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淮南子》对老学的继承与发展[J]. 王险峰,赵燕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从《淮南子》对“无为”的新诠释看汉初道家的思想转向[J]. 余铭,陈小霞.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3]一座学术丰碑——论《淮南子》的时代特征[J]. 姚治中.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4]《淮南子》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改铸[J]. 邓联合. 人文杂志. 2010(01)
[5]冲突与医治:《淮南子》化解危机的哲学[J]. 张立文. 江海学刊. 2010(01)
[6]从《淮南子》看汉初意识形态由黄老之术到独尊儒术的转变[J]. 高建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7]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 钱善刚.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8]新时期大陆学界《淮南子》研究综述[J]. 高晓荣.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2)
[9]二十世纪《淮南子》研究[J]. 杨栋,曹书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1)
[10]《淮南子》与黄老学[J]. 丁原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博士论文
[1]帛书《黄帝四经》研究[D]. 李夏.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35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3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