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尊严学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00:24
学界普遍公认,在中外思想史中康德是迄今以来对人的尊严问题高度关注并取得突出成就的思想家,对人的尊严问题的理论研究构成康德伦理学与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外只有极少数学者以康德尊严学说作为专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就已掌握的成果而言,学界对康德尊严学说总体说来还缺乏全面与系统的把握,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割裂了康德的伦理学尊严概念和政治学尊严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了对康德尊严观的一系列误解。本文试图围绕着康德尊严概念,全面、系统阐释康德的尊严学说,以期完善康德尊严学说研究和丰富关于人的尊严的问题的理论研究,并进一步深化康德的伦理学研究与政治学研究,同时为当今社会各界在实践中捍卫人的尊严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文章以梳理康德尊严学说的理论渊源和分析康德尊严学说形成背景为前提,将康德论尊严概念、尊严根据、尊严主体、尊严原则及其应用等内容整合为康德尊严学说的基础理论和康德关于捍卫人的尊严路径探讨两大部分。大致以时间为线索,提炼出在人类思想史对康德尊严学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尊严观,并将之分别界定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理性尊严观、中世纪神性尊严观、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尊严观、近代以来的权利尊严观,指出...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二、简述尊严概念与尊严观的基本范式
三、康德尊严学说研究综述
四、研究问题、任务、方法、思路、基本结构、主要观点、贡献与不足
1 康德尊严学说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背景
1.1 理论渊源
1.1.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理性尊严观
1.1.2 中世纪基督教的神性尊严观
1.1.3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尊严观
1.1.4 近代政治哲学的权利尊严观
1.2 形成背景
1.2.1 时代背景
1.2.2 伦理学领域中的新动态
2 康德尊严学说的基础理论
2.1 尊严概念
2.1.1 尊严概念的适用对象
2.1.2 尊严概念的基本内涵
2.1.3 康德尊严概念的常见误读
2.2 尊严的根据
2.2.1 理性存在者相对于自然万物的崇高性的根据
2.2.2 理性存在者的绝对价值论证
2.2.3 常见的质疑与批判
2.3 尊严主体
2.3.1 康德界定尊严主体的视角分析
2.3.2 作为尊严主体的道德与人性的基本含义
2.4 尊严原则
2.4.1 人性公式所包含的重要概念的把握
2.4.2 人性公式的规范性要求
2.4.3 人性公式的意义
3 康德关于捍卫人的尊严的路径探讨
3.1 权利尊严观
3.1.1 法权及其尊严的根据
3.1.2 捍卫法权尊严的路径探讨
3.2 德性尊严观
3.2.1 德性与德性论的至上原则
3.2.2 捍卫自身人格中人性尊严的德性义务分析
3.2.3 捍卫他者人格中人性尊严的德性义务分析
3.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思想家对“人的尊严”的论述[J]. 杨熠. 河北法学. 2012(01)
[2]古典尊严理念与现代尊严理念之比照[J]. 张容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3]康德的人性公式探微[J]. 杨云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4)
[4]德性伦理学的特征与维度[J]. 龚群. 道德与文明. 2009(03)
[5]人权视阈的尊严理念[J]. 任丑. 哲学动态. 2009(01)
[6]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J]. 甘绍平. 哲学研究. 2008(06)
[7]论克隆人的尊严问题[J]. 翟振明,刘慧. 哲学研究. 2007(11)
[8]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尊严释义[J]. 韩跃红,孙书行. 哲学研究. 2006(03)
[9]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 邓晓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10]泛道德主义、非道德化与法律文化[J]. 张德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5(06)
本文编号:2940732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二、简述尊严概念与尊严观的基本范式
三、康德尊严学说研究综述
四、研究问题、任务、方法、思路、基本结构、主要观点、贡献与不足
1 康德尊严学说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背景
1.1 理论渊源
1.1.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理性尊严观
1.1.2 中世纪基督教的神性尊严观
1.1.3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尊严观
1.1.4 近代政治哲学的权利尊严观
1.2 形成背景
1.2.1 时代背景
1.2.2 伦理学领域中的新动态
2 康德尊严学说的基础理论
2.1 尊严概念
2.1.1 尊严概念的适用对象
2.1.2 尊严概念的基本内涵
2.1.3 康德尊严概念的常见误读
2.2 尊严的根据
2.2.1 理性存在者相对于自然万物的崇高性的根据
2.2.2 理性存在者的绝对价值论证
2.2.3 常见的质疑与批判
2.3 尊严主体
2.3.1 康德界定尊严主体的视角分析
2.3.2 作为尊严主体的道德与人性的基本含义
2.4 尊严原则
2.4.1 人性公式所包含的重要概念的把握
2.4.2 人性公式的规范性要求
2.4.3 人性公式的意义
3 康德关于捍卫人的尊严的路径探讨
3.1 权利尊严观
3.1.1 法权及其尊严的根据
3.1.2 捍卫法权尊严的路径探讨
3.2 德性尊严观
3.2.1 德性与德性论的至上原则
3.2.2 捍卫自身人格中人性尊严的德性义务分析
3.2.3 捍卫他者人格中人性尊严的德性义务分析
3.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思想家对“人的尊严”的论述[J]. 杨熠. 河北法学. 2012(01)
[2]古典尊严理念与现代尊严理念之比照[J]. 张容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3]康德的人性公式探微[J]. 杨云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4)
[4]德性伦理学的特征与维度[J]. 龚群. 道德与文明. 2009(03)
[5]人权视阈的尊严理念[J]. 任丑. 哲学动态. 2009(01)
[6]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J]. 甘绍平. 哲学研究. 2008(06)
[7]论克隆人的尊严问题[J]. 翟振明,刘慧. 哲学研究. 2007(11)
[8]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尊严释义[J]. 韩跃红,孙书行. 哲学研究. 2006(03)
[9]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 邓晓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10]泛道德主义、非道德化与法律文化[J]. 张德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5(06)
本文编号:2940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4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