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儒家心性论传统与工夫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10:02
  作为儒家思想典型形式的心性论,从其内在本质上必然要落在个体实践方式上,即,必然体现为工夫论,对儒家思想的讨论、反思及其现代转化等一系列问题,均可以从工夫以及工夫与本体的关系路线来进行。本文以此视角解读和概括先秦以来儒家心性论传统,尝试揭示其中的德性思维方式与个体实践方式(“工夫”)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关联关系,如:宇宙之仁、人性本善等特征决定了其理论与实践界限的模糊性或合一性,等等。这一线索的开端在《诗》《书》中就已呈现,孔子当其时而圣在周礼传统之上创造性转化为仁-礼一体的心性与实践体系。尽管《论语》在内涵与教法上都隐含了“本体与工夫”的取向,但只有到思孟学派,儒家心性论与工夫论言说方式才真正得以建立。至宋明理学,工夫与本体的讨论成为儒家心性论内在问题的主要表达方式。经由上述转换,本文讨论了儒家心性论之本体的独特性,重点讨论了“性理”、“心体”与“性体”这三个本体概念,并指出与道家、西方哲学、佛家等相比其独特性之所在,即,“生生一天(理)一性”这样的道德与逻辑、普遍与个体在本体中的双重统一;以及“天-性-心”向下贯通所致的工夫论,包括未发已发、诚敬、涵养等问题,指出:按儒家心性论的内在逻...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序言
一、儒家心性论传统:德性思维与工夫要素
    (一) 《诗经》《尚书》:"性"的自然义与超越义
    (二) 孔子论"心性":仁礼一体的工夫之学
        1、《论语》之"心性"
        2、关于孔子对道统的再建
        3、孔子的"仁"对周礼的转化:跨越个体与全体的工夫之学
    (三) 思孟学派论心性
        1、孟子:儒家心性论和工夫论的初建
        2、《中庸》和《易传》:形而上学与至诚感通的工夫论
    (四) 宋明理学追寻心性论与个体实践统一的道路
二、工夫与本体:心性论的另一形态
    (一) 儒家心性论背景下的工夫与本体
    (二) 儒家心性论之"本体"的独特性
        1、性理
        2、心体与性体
    (三) 儒家心性论之"工夫"
        1、先秦的儒家工夫思想
        2、北宋的工夫论
三、工夫与本体合一的儒家心性论
    (一) "道心与人心"之辩
    (二) 未发与已发:工夫论的基本问题
    (三) 格物致知:知识的两种不同工夫论意义
    (四) 本体与工夫的次第问题
    (五) 刘蕺山的慎独:融摄本体的工夫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体与工夫:从王阳明到黄宗羲[J]. 杨国荣.  浙江学刊. 2000(05)



本文编号:2945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45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9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