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君子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1 02:18
荀子继承孔孟之君子观,将君子视为是现实中的理想人格,修身做人的奋斗目标。然与孔孟不同的是,除了强调君子之内在德性之涵养外,苟子更注重君子人格的社会功效,即在社会治理层面之作用。在苟子看来,君子“知通而统类”,是礼义的先觉者,唯有通过其制定礼义,实行礼义教化,“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才能消除社会之“乱”,实现真正的正理平治。就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而言,尽管荀子将“有知”“有义”视为是人之本质,主张“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但他亦清醒地认识到了个体之间的现实差距,所谓“圣可积而致”然“皆不致”。因此苟子延续了儒家精英统治的传统,强调现实中的层级定分,由此构造出一个君子“明礼定分”,众人“法而不知”,人人各守其位、各司其职的礼治社会。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荀子思想的研究背景
二、荀子思想之研究现状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的方法与研究的特点
五、研究的思路与价值
1 “天地生君子”—荀子君子思想的起源
1.1 荀子君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1.1 荀子所处之时代
1.1.2 兼采百家之长
1.2 君子内涵之演变
1.2.1 孔孟之“君子”
1.2.2 荀子之“君子”
1.2.3 荀子之“君子”思想内涵
1.3 荀子君子思想之理论基础
1.3.1 “性恶”与“能群”
1.3.2 “有辨”和“化性起伪”
2 “君子理天地”—君子与社会制度
2.1 明礼定分
2.1.1 “隆礼重法”
2.1.2 “有治人,无治法”
2.2 君子“以一持万”
2.2.1 “知通而统类”
2.2.2 君子之“知”
2.2.3 “精于道者兼物物”
2.3 “贤人政治”
2.3.1 “君子之德风”
2.3.2 “进贤人,退小人”
3 “圣可积而致”—何以成君子
3.1 小人不肯为君子
3.1.1 “民”与“士”
3.1.2 “可以而不可使也”
3.1.3 “心之所可”
3.2 君子不肯为小人
3.2.1 “士”“君子”“圣人”
3.2.2 积学成圣
3.2.3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
3.3 君子务民
3.3.1 “民易一以道,而不可与共故”
3.3.2 “明分使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荀子》中论“君子”的文献索引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2950760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荀子思想的研究背景
二、荀子思想之研究现状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的方法与研究的特点
五、研究的思路与价值
1 “天地生君子”—荀子君子思想的起源
1.1 荀子君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1.1 荀子所处之时代
1.1.2 兼采百家之长
1.2 君子内涵之演变
1.2.1 孔孟之“君子”
1.2.2 荀子之“君子”
1.2.3 荀子之“君子”思想内涵
1.3 荀子君子思想之理论基础
1.3.1 “性恶”与“能群”
1.3.2 “有辨”和“化性起伪”
2 “君子理天地”—君子与社会制度
2.1 明礼定分
2.1.1 “隆礼重法”
2.1.2 “有治人,无治法”
2.2 君子“以一持万”
2.2.1 “知通而统类”
2.2.2 君子之“知”
2.2.3 “精于道者兼物物”
2.3 “贤人政治”
2.3.1 “君子之德风”
2.3.2 “进贤人,退小人”
3 “圣可积而致”—何以成君子
3.1 小人不肯为君子
3.1.1 “民”与“士”
3.1.2 “可以而不可使也”
3.1.3 “心之所可”
3.2 君子不肯为小人
3.2.1 “士”“君子”“圣人”
3.2.2 积学成圣
3.2.3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
3.3 君子务民
3.3.1 “民易一以道,而不可与共故”
3.3.2 “明分使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荀子》中论“君子”的文献索引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2950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5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