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09:09
  19世纪下半叶,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逐渐发展形成。在社会科学界,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两种不同研究传统的张力之中。一方面,以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占据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地位,以致一段时间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导。他们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两者遵循着同样的方法论准则,都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律加以说明,他们坚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及严谨性,并且有意无意地排斥违反科学原则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科学哲学内部的转向和社会科学哲学中对实证主义传统思潮的抗争,各种非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思潮风云迭起,极大的冲击了实证主义的理论,逐渐显露出它们自己特色。以韦伯为代表的非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认为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独特性质和规律,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释而非预测社会客体,它主张更多地考虑一些主观因素,因而绝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立些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些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社会科学哲学中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对立与争论的事实,它们各执一词,泾渭分明。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科学在技术上物质性...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巴斯卡与批判实在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巴斯卡其人其说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研究意义
    第四节 本论文的逻辑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社会科学哲学的困境
    第一节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及其批判
    第二节 非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及其批判
        1.2.1 理查德·罗蒂社会科学哲学及其批判
        1.2.2 温奇社会科学哲学及其批判
    第三节 一些调和的努力
    小结:偏于一隅的社会科学哲学
第二章 本体论:世界本质的新统一
    第一节 批判实在论的形成
    第二节 批判实在论概要
    第三节 批判实在论之本体论
        2.3.1 批判实在论本体论的前提知识
        2.3.2 批判实在论本体论之基:分层与因果机制
        2.3.3 批判实在论本体论之辅——聚现与开放系统
    第四节 巴斯卡与卡特赖特思想之契合点
    小结:世界本质新的统一
第三章 认识论:社会科学的新理解
    第一节 社会-自然之对照
    第二节 社会-个人关系转换模型
    小结:社会科学的新理解
第四章 实践论:科学研究的小工
    第一节 非预测性解释
    第二节 RRRE解释模式
    第三节 批判与解放
    第四节 小结:科学研究的小工
第五章 正面与负面:批判实在论的影响
    第一节 批判实在论对社会科学的影响
        5.1.1 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
        5.1.2 批判实在论与经济学
        5.1.3 批判实在论与空间社会学
    第二节 批判实在论之批判
        5.2.1 批判实在论之内在批判
        5.2.2 批判实在论之外在批判
    小结:有益的尝试
第六章 回顾与反思:批判实在论的启示
    第一节 批判实在论的意义
    第二节 批判实在论的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希·卡特赖特的自然主义路径探析[J]. 胡永翔,赵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9(05)
[2]批判实在论的因果机制思想探析[J]. 任晓明,赵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09)
[3]清代朴学与实证科学方法之比类研究[J]. 赵华,胡永翔.  云南社会科学. 2008(06)
[4]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哲学化[J]. 赵华,李建珊.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5)
[5]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发展的三种态势[J]. 吴畏.  哲学动态. 2008(07)
[6]逻辑实证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J]. 李建珊,赵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7)
[7]温奇的诠释性社会科学哲学[J]. 郭金杰.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6)
[8]论批判实在论的社会科学解释观[J]. 袁继红.  山东社会科学. 2007(11)
[9]批判实在论的社会科学哲学[J]. 吴畏.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7(05)
[10]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J]. 殷杰.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3)

硕士论文
[1]巴斯卡之批判实在论思想[D]. 安篪.山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3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53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