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12:32
  灌输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当时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客观需要提出的,它的实质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性认识,即无产阶级政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目的、有组织地对人们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灌输理论因被当作一种生塞硬灌的方法而陷入被否定的尴尬境地。因此,澄清人们对灌输理论历史地位的错误认识,探讨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并研究灌输理论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学术界对灌输理论不同见解的分析入手,全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澄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历史地位的错误认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探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并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对灌输实践的理论概括,是灌输活动的理论依据,它对实践层面的灌输方法如何选择、如何运用、灌输内容如何确定等均具有理论指导的作用;其科学内涵包括灌输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 

【文章来源】: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1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1.2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当代价值的实现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灌输内涵之争
        2.2 灌输理论形成之争
        2.3 灌输是原则还是方法之争
        2.4 灌输是否过时之争
    3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3.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3.2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分析
        3.3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实现路径研究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
        4.2 比较研究
        4.3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第1章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
    1.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
        1.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2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
    1.2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丰富与发展
        1.2.1 毛泽东对灌输理论的继承
        1.2.2 邓小平对灌输理论的进一步丰富
        1.2.3 江泽民对灌输理论的发展
        1.2.4 胡锦涛开辟了灌输理论的新境界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
    2.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之启示
    2.2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分析
        2.2.1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2.2.2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然之举
        2.2.3 应对国际国内局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
    3.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运用现状分析
        3.1.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不同认识
        3.1.2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实践现状
    3.2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分析
        3.2.1 提高思想认识
        3.2.2 优化灌输载体
        3.2.3 丰富灌输内容
        3.2.4 创新灌输方法
        3.2.5 优化灌输主体素质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再认识[J]. 金鑫,张耀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08(06)
[2]二十年来灌输理论研究综述[J]. 闵绪国.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8(01)
[3]关于“灌输论”研究综述[J]. 王萍.  探索. 2005(04)
[4]全球化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冯达成.  广西社会科学. 2002(03)
[5]论新世纪“灌输”教育的加强和创新[J]. 赵飞.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1)
[6]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 江泽民.  党建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2954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54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f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