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辩证法”与“建设性辩证法”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16:28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处的是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他们所面临最直接的历史任务,就是如何将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从苦难中解救出来。由此决定了他们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作为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且贯穿其中的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辩证法,只能是以革命为核心、且是为革命的合理性作辩护、作论证的。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第一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即毛泽东辩证法,可以称为毛泽东“革命性辩证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处的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他们所面临最直接的历史任务,是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决定了他们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建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作为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且贯穿其中的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辩证法,只能是以建设为核心、且是为建设的合理性作辩护、作论证的。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的第二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即邓小平辩证法,可以称为邓小平“建设性辩证法”。立于这样的基础再深入地进行研究,就会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偏重斗争性”与“偏重发展性”
1.1 毛泽东“革命性辩证法”的核心——“偏重斗争性”
1.2 邓小平“建设性辩证法”的核心——“偏重发展性”
1.3 “偏重斗争性”与“偏重发展性”的对比分析
2 “偏重否定性”与“偏重融合性”
2.1 毛泽东“革命性辩证法”的常态——“偏重否定性
2.2 邓小平“建设性辩证法”的常态——“偏重融合性”
2.3 “偏重否定性”与“偏重融合性”的对比分析
3 “偏重重点性”与“偏重平衡性”
3.1 毛泽东“革命性辩证法”的运用——“偏重重点性”
3.2 邓小平“建设性辩证法”的运用——“偏重平衡性”
3.3 “偏重重点性”与“偏重平衡性”的对比分析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会协调发展[J]. 张式谷. 求是. 1997(14)
[2]唯物辩证哲学思维方法的光辉典范[J]. 商孝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7(02)
[3]论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J]. 陈道华. 求是. 1997(03)
[4]闪烁着辩证法光辉的伟大著作——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J]. 沈高,孙向祝,刘义焕. 求是. 1994(10)
本文编号:2955125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偏重斗争性”与“偏重发展性”
1.1 毛泽东“革命性辩证法”的核心——“偏重斗争性”
1.2 邓小平“建设性辩证法”的核心——“偏重发展性”
1.3 “偏重斗争性”与“偏重发展性”的对比分析
2 “偏重否定性”与“偏重融合性”
2.1 毛泽东“革命性辩证法”的常态——“偏重否定性
2.2 邓小平“建设性辩证法”的常态——“偏重融合性”
2.3 “偏重否定性”与“偏重融合性”的对比分析
3 “偏重重点性”与“偏重平衡性”
3.1 毛泽东“革命性辩证法”的运用——“偏重重点性”
3.2 邓小平“建设性辩证法”的运用——“偏重平衡性”
3.3 “偏重重点性”与“偏重平衡性”的对比分析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会协调发展[J]. 张式谷. 求是. 1997(14)
[2]唯物辩证哲学思维方法的光辉典范[J]. 商孝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7(02)
[3]论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J]. 陈道华. 求是. 1997(03)
[4]闪烁着辩证法光辉的伟大著作——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J]. 沈高,孙向祝,刘义焕. 求是. 1994(10)
本文编号:2955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5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