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他在西方学界非常活跃,其意识形态理论也成为当今诸多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是通过其思想核心即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为继续深入研究伊格尔顿及其思想体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把前人的理论予以综合,并从不同层面上予以深化,其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伊格尔顿不断汲取各种理论充实“意识形态”的意义,形成多个意识形态界定。他从认识论和社会学的维度分析了意识形态,强调了意识形态话语的实践功能。同时,他将意识形态理论置入到文学领域,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涉及到了文学生产中的六个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并将文本看作是这六个范畴的产物。进而,伊格尔顿考察了审美意识形态,他以意识形态为连接政治与美学的核心话语,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其内在的矛盾。伊格尔顿认为身体是意识形态和审美活动的基础,意识形态和审美活动对身体具有构建作用,而审美观念构建的同时又对意识形态构成威胁。伊格尔顿在研究后现代主义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对后现代主义的种种幻象进行了批判。 在探索意识形态的道路上,伊格尔顿始终以社会主义信仰者来探寻未来理想的社会实践道路,这种积极的现实关怀精神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借鉴的。
【关键词】:伊格尔顿 意识形态 文学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089.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8
- 一、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的理论背景8-15
- (一) 伊格尔顿的学术历程8-10
- (二)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来源10-15
-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意识形态思想10-11
- 2、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意识形态思想11-15
- 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具体展现15-35
- (一) 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15-21
- 1、复杂的意识形态的定义15-17
- 2、意识形态概念的两个含义17-21
- (二) 文学与意识形态21-26
- 1、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21-22
- 2、意识形态的六个范畴22-26
- (三) 美学与意识形态26-30
- 1、美学是意识形态26-28
- 2、审美与身体28-29
- 3、唯物主义美学29-30
- (四) 后现代主义与意识形态理论30-35
- 1. “后现代主义”观念概述30-31
- 2、对后现代主义观念的批判31-35
- 三、对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总结35-38
- (一)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35-37
- (二)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性37-38
- 主要参考文献38-42
- 后记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粟世来;田泥;;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杰;许娇娜;;从伊格尔顿研究到新自由主义批判——大卫·奥尔德森访谈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3 李子芯;;论伊格尔顿对马克思意识形态实践观的发展[J];传承;2011年15期
4 李子芯;;论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生产观[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段吉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英国: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的起源与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6 肖琼;;神义论:伊格尔顿悲剧理论的逻辑立场[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7 石雯;;评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论》[J];文学教育(下);2011年08期
8 王洪琛;;穿越理论主义的美学写作——评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9 ;卷首语[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特里·伊格尔顿;马修·博蒙特;贾洁;;批评家的任务——特里·伊格尔顿对话录·第四章政治/美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王杰;;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董学文;;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盖生;;文学是语言艺术:一个命题的还原——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陈定家;;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刘根生;;创新中的疑窦——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几点质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一川 梁刚;辩证批判与对话[N];光明日报;2001年
4 王杰;关于文艺学和美学的现实性问题[N];文艺报;2005年
5 林清凉;多声部“合唱”中的迫问与还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 盛宁;是起点还是终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冯宪光;和谐社会建设与审美意识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北文;文艺本质如何界定引发学术争鸣[N];文艺报;2006年
9 宫苏艺;文艺本质如何界定 引发学术争鸣[N];光明日报;2006年
10 王一川;探访被覆盖的理论原点[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杨辉;“移风易俗”命题考源[D];浙江大学;2005年
7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话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3 格明福;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姚倩;美学、身体、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7 赵静;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烨;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意义[D];辽宁大学;2012年
9 安红妍;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政治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艳兰;文化诗学视域下伊格尔顿文本观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