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践中的主体性探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20:31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以下简称VR)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催生和孕育了信息时代人类的一种新型实践形态和方式——虚拟实践。在虚拟实践中,现实的人仍然是实践活动的惟一主体,而实践对象则是表现为由“0、1”组成的或长或短、变幻无穷的比特流、数字串的信息客体,人们使用数字化中介系统在由虚拟技术支撑的人机界面上进行着一种与现实实践存在鲜明区别的新型实践活动。这种鲜明的区别是由于虚拟实践独特的时空形式和各类属性所决定的。人们通过虚拟实践打破现实的物质限制,从而超越现实,建构着“非现实的真实世界”,延伸、拓展和升华了自身的主体能力,全面提升了自我主体性。然而这并非是一种无代价的提升,在“比特之城”里,人的主体性发展不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虚拟空间本身并不是一个纯粹理想的自由空间,在其中人们可能遭受新的物化,即反而被虚拟技术所统治和奴役,从而导致主体性在各方面的消解。有鉴于此,面向未来,人们应当在全面利用和发挥虚拟实践的优势,增强自我超越能力的同时,明确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界限,并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自觉、积极克服虚拟实践...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虚拟实践概述
2.1 虚拟实践的含义及类型
2.2 虚拟实践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2.3 虚拟实践的特征
3 虚拟实践中的主体性境遇
3.1 主体性概述及其在虚拟实践中的总体状况
3.2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的提升
3.3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的消解
4 在虚拟实践中追求主体性的不断发展,实现人的自我超越
4.1 实践与主体性
4.2 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关系
4.3 走出主体性困惑,实现人的自我超越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J]. 刘国建.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12)
[2]超越现实性哲学的对话[J]. 张世英,陈志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3)
[3]论虚拟实践──对赛博空间主客体关系的哲学探析[J]. 章铸,吴志坚.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4]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评述[J]. 默然. 学海. 2000(06)
[5]略论虚拟性实践的基本特征和价值[J]. 李超元. 天津社会科学. 2000(06)
本文编号:2967348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虚拟实践概述
2.1 虚拟实践的含义及类型
2.2 虚拟实践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2.3 虚拟实践的特征
3 虚拟实践中的主体性境遇
3.1 主体性概述及其在虚拟实践中的总体状况
3.2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的提升
3.3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的消解
4 在虚拟实践中追求主体性的不断发展,实现人的自我超越
4.1 实践与主体性
4.2 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关系
4.3 走出主体性困惑,实现人的自我超越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J]. 刘国建.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12)
[2]超越现实性哲学的对话[J]. 张世英,陈志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3)
[3]论虚拟实践──对赛博空间主客体关系的哲学探析[J]. 章铸,吴志坚.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4]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评述[J]. 默然. 学海. 2000(06)
[5]略论虚拟性实践的基本特征和价值[J]. 李超元. 天津社会科学. 2000(06)
本文编号:2967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6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