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学”与“阳明学”论纲
发布时间:2021-01-09 21:00
浙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古越文化甚至是浙江地域的史前文化。但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学术形态,浙学应以王充为源,而成型于北宋,兴盛于南宋,发展于明清,转型于近现代。浙学的内涵,有狭义、中义、广义之别。浙学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民本、求实、批判、兼容、创新"十个字,典型地体现在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黄宗羲的"经世应务"、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五个命题中,浙学精神对当代浙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仍具指导意义。阳明学是明清浙学的主体。阳明心学是以"良知"为本体、"致良知"为根本方法、"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明德亲民为政治应用的良知心学,其道德理性、人文关怀、力行实践、多元包容的精神对当代修身立德、齐家立业、治国理政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4(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 “浙学”的文化渊源与演变大势
二 历代学者的“浙学”论述
(一)朱熹论“浙学”:“浙学专言功利”
(二)明人论“浙学”——涵盖面扩及两浙各个学派
(三)黄宗羲论“浙学”与“浙东学派”:区别对待
(四)全祖望论“浙学”:正面评价
(五)章学诚论“浙学”:区分浙东、浙西之学
(六)近现代学者论浙东学派与浙学
三 “浙学”的内涵、精神与当代价值
(一)“浙学”的内涵
(二)浙学的基本精神
1.王充的“实事疾妄”精神
2.叶适的“崇义养利”思想
3.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4.黄宗羲的“经世应务”思想
5.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
(三)浙学的当代价值
四 阳明心学的内涵、结构及其在浙学中的地位
(一)阳明良知心学的内涵定位
(二)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
1.“良知”本体论
2.“致良知”的修养方法论
3.“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4.“明德亲民”的民本政治论
(三)阳明心学在“浙学”中的地位
五 阳明心学的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一)阳明心学的真精神
(二)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J].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6)
[2]王充学说的根本特点——“实事疾妄”[J]. 吴光. 学术月刊. 1983(06)
本文编号:2967391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4(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 “浙学”的文化渊源与演变大势
二 历代学者的“浙学”论述
(一)朱熹论“浙学”:“浙学专言功利”
(二)明人论“浙学”——涵盖面扩及两浙各个学派
(三)黄宗羲论“浙学”与“浙东学派”:区别对待
(四)全祖望论“浙学”:正面评价
(五)章学诚论“浙学”:区分浙东、浙西之学
(六)近现代学者论浙东学派与浙学
三 “浙学”的内涵、精神与当代价值
(一)“浙学”的内涵
(二)浙学的基本精神
1.王充的“实事疾妄”精神
2.叶适的“崇义养利”思想
3.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4.黄宗羲的“经世应务”思想
5.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
(三)浙学的当代价值
四 阳明心学的内涵、结构及其在浙学中的地位
(一)阳明良知心学的内涵定位
(二)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
1.“良知”本体论
2.“致良知”的修养方法论
3.“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4.“明德亲民”的民本政治论
(三)阳明心学在“浙学”中的地位
五 阳明心学的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一)阳明心学的真精神
(二)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J].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6)
[2]王充学说的根本特点——“实事疾妄”[J]. 吴光. 学术月刊. 1983(06)
本文编号:2967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6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