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五行》篇心性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00:33
简本《五行》的出土大大丰富了先秦心性论的资源。然而,在简本《五行》中,作者并未对心和性作区分,性的概念在此篇中并未出现,性的内涵也以心来表征。当然,简本《五行》中除了“心”表示心性思想外,作者更是将其对心性思想的探究放在“德”字之上。本文在遍览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其心性的角度,对简本《五行》作了较为全面地分析。本文的特点有二:其一,鉴于已有研究对简本《五行》的心性论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阙如,本文全面开启了子思简本《五行》心性论概念如“心”、“德”、“慎独”、“志”、“思”等;其二,汇集了迄今为止公开发表的关于《五行》的多项成果,在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发自己对该篇的理解。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交代了简本《五行》的大致背景(如简本《五行》的制作时代、作者及其学派归属)及与本论文紧密相关的几个问题(如简本与帛本的主要区别、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及简本“五行”与原始“五行”的联系)第一章着眼于心性论的“心”字研究。在此部分中,笔者具体分析了“中心”与“外心”在简本中的区别,也剖析了“心”与“耳目鼻口手足”之间的关系,界定了“慎独”的概念(因慎独在简本中有“慎心”的含义)...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心
1.1 “中心”与“外心”
1.2 心君体民
1.3 慎独
2 德之行
2.1 五行
2.1.1 仁
2.1.2 义
2.1.3 礼
2.1.4 智
2.1.5 圣
2.2 德之行与行
2.3 德与善
3 成德之路——志、思
3.1 志
3.2 思
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J].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2]竹帛《五行》篇为子思、孟子所作论——兼论郭店楚简《五行》篇出土的历史意义[J]. 陈来. 孔子研究. 2007(01)
[3]“色”与“礼”的关系——《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下》之比较[J]. 曹峰. 孔子研究. 2006(06)
[4]郭店楚简《五行》篇中的“圣”和“乐”[J]. 金秉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5]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J]. 李锐. 齐鲁学刊. 2005(06)
[6]郭店楚简《五行》篇理论结构探析[J]. 陈战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7]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说[J]. 田文军,李富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1)
[8]简帛《五行》新探——兼论《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J]. 梁涛. 孔子研究. 2002(05)
[9]郭店楚简《五行》篇校释札记[J]. 廖名春. 中国哲学史. 2001(03)
[10]儒学形而上系统的最初建构──《五行》所展示的儒学形而上体系[J]. 黄熹. 中国哲学史. 2001(03)
本文编号:2971776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心
1.1 “中心”与“外心”
1.2 心君体民
1.3 慎独
2 德之行
2.1 五行
2.1.1 仁
2.1.2 义
2.1.3 礼
2.1.4 智
2.1.5 圣
2.2 德之行与行
2.3 德与善
3 成德之路——志、思
3.1 志
3.2 思
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J].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2]竹帛《五行》篇为子思、孟子所作论——兼论郭店楚简《五行》篇出土的历史意义[J]. 陈来. 孔子研究. 2007(01)
[3]“色”与“礼”的关系——《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下》之比较[J]. 曹峰. 孔子研究. 2006(06)
[4]郭店楚简《五行》篇中的“圣”和“乐”[J]. 金秉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5]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J]. 李锐. 齐鲁学刊. 2005(06)
[6]郭店楚简《五行》篇理论结构探析[J]. 陈战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7]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说[J]. 田文军,李富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1)
[8]简帛《五行》新探——兼论《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J]. 梁涛. 孔子研究. 2002(05)
[9]郭店楚简《五行》篇校释札记[J]. 廖名春. 中国哲学史. 2001(03)
[10]儒学形而上系统的最初建构──《五行》所展示的儒学形而上体系[J]. 黄熹. 中国哲学史. 2001(03)
本文编号:2971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7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