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野下的工程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4:15
工程是直接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0世纪末工程哲学的兴起彰显了迷失已久的人类造物活动——工程——这一主题。工程“演化”的内在要求,演化理论在“工程”环节的缺位,以及在解决关于工程理念、工程决策、工程的可持续运行等问题的现实需要,使得进一步发展工程哲学进行工程演化研究具有了重要时代意义。从哲学的视野看,工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集成各种要素,创造性地构建人工实在的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工程的本质是集成和构建。集成和构建的过程及其结果(集成体的存在及其运行)共同组成具有结构、功能、效率、价值的动态有序系统,这一系统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相结合的动态系统。演化是事物从一种存在形态向另一种存在形态转化的过程。工程演化是工程作为系统在内外动力机制的作用下,自组织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一般地讲,工程演化具有开放性、时间性与过程的不可逆性、要素演化与系统演化的协同性、一定边界条件下的自组织特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等特点。物质性的工程活动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划分,工程演化也可相应地划为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三个阶段。工程演化的历史阶段性...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工程演化相关研究述评
1.3.1 “工程”概念的界定综述
1.3.2 国内外工程演化相关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工程演化相关研究之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工程演化的哲学释义
2.1 工程及其本质特征
2.1.1 工程的概念厘止
2.1.2 工程的本质特征
2.1.3 工程与相关概念辨析
2.2 演化与工程演化
2.2.1 “演化”思想的历史沿革
2.2.2 “演化”引入工程哲学研究的合理性
2.2.3 工程演化的内涵与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演化的历史阶段性分析
3.1 农业经济时代的工程
3.1.1 农业经济时代的工程概况
3.1.2 农业经济时代工程的主要特征
3.2 工业经济时代的工程
3.2.1 工业经济时代的工程概况
3.2.2 工业经济时代工程的主要特征
3.3 知识经济时代的工程
3.3.1 知识经济时代的工程概况
3.3.2 知识经济时代工程的主要特征
3.4 对工程演化历史阶段性的省思
3.4.1 宏观工程演化系统及其特性
3.4.2 现代工程演化自组织特性的彰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演化的系统自组织分析
4.1 工程演化的耗散结构分析
4.1.1 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其理论意义
4.1.2 基于“熵”分析的工程演化熵流模型
4.2 工程演化中系统自组织的条件
4.2.1 子系统(或组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异质性
4.2.2 子系统(或组元)之间必须存在非线性联系
4.2.3 工程演化中系统自组织的外在环境条件
4.3 工程演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4.3.1 子系统(或组元)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是主要内在动力
4.3.2 涨落是工程演化的随机性动力
4.3.3 反馈是工程演化的自稳定/自重组机制
4.3.4 工程演化中的序参量及其作用
4.4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稳定与自重组过程
4.4.1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稳定
4.4.2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失稳与自重组
4.4.3 工程演化中系统自组织过程的多样性形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演化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5.1 工程演化的外在环境因素
5.1.1 工程演化的环境概念及类型
5.1.2 工程演化的自然环境
5.1.3 工程演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5.1.4 工程演化的科技环境
5.1.5 工程演化的文化环境
5.2 自然、社会等外在环境因素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2.1 自然环境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2.2 社会环境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2.3 科技环境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2.4 文化环境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3 工程作为系统与其演化环境的协同进化
5.3.1 工程人工物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5.3.2 工程系统与其社会环境的协同演进
5.3.3 工程系统与其科技环境的协同进化
5.3.4 工程系统与其文化环境的共同进化
5.4 工程演化中的创新“壁垒”与“陷阱”
5.4.1 工程创新及其特征
5.4.2 工程创新与工程演化中的“涨落”
5.4.3 工程创新的环境“壁垒”与“陷阱”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程演化研究对我国工程实践的启示
6.1 树立和谐发展的工程理念
6.1.1 “自然—工程”和谐发展的理念
6.1.2 “工程—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6.1.3 “自然—工程—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6.2 工程演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影响
6.2.1 工程演化与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动力
6.2.2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组织原理为产业升级路径提供选择依据
6.2.3 自然、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影响
6.3 循环经济下推动工程的生态化
6.3.1 循环经济下工程演化的生态化转型
6.3.2 循环经济下的工程生态化实践
6.3.3 工程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工程演化论将成为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7.2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组织有其自身的条件、动力和过程
7.3 工程作为系统与其外在环境是协同进化的
7.4 工程演化论对我国当代工程实践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外工程哲学研究之比较[J]. 陈凡,蔡乾和.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04)
[2]工程演化论初议[J]. 殷瑞钰. 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 2009(01)
[3]工程创新的“壁垒-陷阱”分析[J]. 邢怀滨. 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 2009(01)
[4]工程哲学视野中的企业定义和企业观[J]. 李伯聪.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11)
[5]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J]. 陈清泉.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8(11)
[6]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看工程创新[J]. 蔡乾和.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7]哲学视野中的工程[J]. 殷瑞钰.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3)
[8]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J]. 何继善,王孟钧.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3)
[9]21世纪之初工程哲学在东西方的同时兴起[J]. 李伯聪.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3)
[10]工程及其基本属性刍议[J]. 包和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硕士论文
[1]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的比较研究[D]. 贺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4197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工程演化相关研究述评
1.3.1 “工程”概念的界定综述
1.3.2 国内外工程演化相关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工程演化相关研究之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工程演化的哲学释义
2.1 工程及其本质特征
2.1.1 工程的概念厘止
2.1.2 工程的本质特征
2.1.3 工程与相关概念辨析
2.2 演化与工程演化
2.2.1 “演化”思想的历史沿革
2.2.2 “演化”引入工程哲学研究的合理性
2.2.3 工程演化的内涵与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演化的历史阶段性分析
3.1 农业经济时代的工程
3.1.1 农业经济时代的工程概况
3.1.2 农业经济时代工程的主要特征
3.2 工业经济时代的工程
3.2.1 工业经济时代的工程概况
3.2.2 工业经济时代工程的主要特征
3.3 知识经济时代的工程
3.3.1 知识经济时代的工程概况
3.3.2 知识经济时代工程的主要特征
3.4 对工程演化历史阶段性的省思
3.4.1 宏观工程演化系统及其特性
3.4.2 现代工程演化自组织特性的彰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演化的系统自组织分析
4.1 工程演化的耗散结构分析
4.1.1 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其理论意义
4.1.2 基于“熵”分析的工程演化熵流模型
4.2 工程演化中系统自组织的条件
4.2.1 子系统(或组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异质性
4.2.2 子系统(或组元)之间必须存在非线性联系
4.2.3 工程演化中系统自组织的外在环境条件
4.3 工程演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4.3.1 子系统(或组元)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是主要内在动力
4.3.2 涨落是工程演化的随机性动力
4.3.3 反馈是工程演化的自稳定/自重组机制
4.3.4 工程演化中的序参量及其作用
4.4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稳定与自重组过程
4.4.1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稳定
4.4.2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失稳与自重组
4.4.3 工程演化中系统自组织过程的多样性形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演化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5.1 工程演化的外在环境因素
5.1.1 工程演化的环境概念及类型
5.1.2 工程演化的自然环境
5.1.3 工程演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5.1.4 工程演化的科技环境
5.1.5 工程演化的文化环境
5.2 自然、社会等外在环境因素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2.1 自然环境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2.2 社会环境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2.3 科技环境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2.4 文化环境对工程演化的影响
5.3 工程作为系统与其演化环境的协同进化
5.3.1 工程人工物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5.3.2 工程系统与其社会环境的协同演进
5.3.3 工程系统与其科技环境的协同进化
5.3.4 工程系统与其文化环境的共同进化
5.4 工程演化中的创新“壁垒”与“陷阱”
5.4.1 工程创新及其特征
5.4.2 工程创新与工程演化中的“涨落”
5.4.3 工程创新的环境“壁垒”与“陷阱”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程演化研究对我国工程实践的启示
6.1 树立和谐发展的工程理念
6.1.1 “自然—工程”和谐发展的理念
6.1.2 “工程—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6.1.3 “自然—工程—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6.2 工程演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影响
6.2.1 工程演化与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动力
6.2.2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组织原理为产业升级路径提供选择依据
6.2.3 自然、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影响
6.3 循环经济下推动工程的生态化
6.3.1 循环经济下工程演化的生态化转型
6.3.2 循环经济下的工程生态化实践
6.3.3 工程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工程演化论将成为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7.2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组织有其自身的条件、动力和过程
7.3 工程作为系统与其外在环境是协同进化的
7.4 工程演化论对我国当代工程实践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外工程哲学研究之比较[J]. 陈凡,蔡乾和.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04)
[2]工程演化论初议[J]. 殷瑞钰. 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 2009(01)
[3]工程创新的“壁垒-陷阱”分析[J]. 邢怀滨. 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 2009(01)
[4]工程哲学视野中的企业定义和企业观[J]. 李伯聪.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11)
[5]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J]. 陈清泉.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8(11)
[6]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看工程创新[J]. 蔡乾和.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7]哲学视野中的工程[J]. 殷瑞钰.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3)
[8]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J]. 何继善,王孟钧.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3)
[9]21世纪之初工程哲学在东西方的同时兴起[J]. 李伯聪.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3)
[10]工程及其基本属性刍议[J]. 包和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硕士论文
[1]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的比较研究[D]. 贺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4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7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