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中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14:31
本文以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的形成为逻辑线索,阐释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奠基、确立过程中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内涵演化和理论发展问题。在1843-1844年间,马克思在对物质利益困惑的思考、克罗茨纳赫笔记及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下,扬弃了黑格尔的国家哲学,把关注视角转向市民社会,同时意识到市民社会中的经济本质,这为马克思在1844年后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向,对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随着唯物史观思想的确立,对市民社会的认识和分析更为全面,不再局限于市民社会中的消极因素,而是在分析生产、所有、分工、交换四个因素的过程中,关注到市民社会的积极因素。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确立的标志性文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理论体现出重要的双层内涵,即以社会交往、社会关系为核心的市民社会以及作为狭义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二重内涵是对市民社会理论认识深化的重要表征。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后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市民社会的历史作用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应用方面。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的奠基、确立及发展,通过相关文献对市民社会进一步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对市民社会的探索加速了马克思...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唯物史观奠基时期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探讨
1.1 马克思关注市民社会的缘由
1.1.1 物质利益困惑与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的反思
1.1.2 克罗茨纳赫时期对市民社会研究的理论奠基
1.1.3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对马克思的重要影响
1.2 马克思1843-1844 年间对市民社会的认识
1.2.1 克罗茨纳赫时期的市民社会
1.2.2 《德法年鉴》时期的市民社会
1.2.3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市民社会的异化问题
第二章 唯物史观的确立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深刻变革
2.1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确立
2.1.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史观的诞生之地
2.1.2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全面阐述
2.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深刻变革
2.2.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市民社会理论
2.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理论
第三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后期发展与重要启示
3.1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后期发展
3.1.1 市民社会的历史作用
3.1.2 市民社会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后期发展
3.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启示
3.2.1 形成了对市民社会理论的科学认识
3.2.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传播与流变
3.3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划界及其意义[J]. 卜祥记,赵得生.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1)
[2]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折——《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政治批判思想研究[J]. 王代月. 社会主义研究. 2013(04)
[3]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种逻辑[J]. 李佃来. 哲学研究. 2010(12)
[4]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市民社会概念[J]. 阎孟伟. 天津社会科学. 2010(05)
[5]“日本新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市民社会与国家暨第四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周嘉昕. 哲学研究. 2010(01)
[6]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思想的重要转变——以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研究中心[J]. 韩立新. 河北学刊. 2009(01)
[7]青年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与《克罗茨纳赫笔记》[J]. 张一兵. 求是学刊. 1999(03)
[8]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J]. 王浩斌. 探索. 1999(02)
[9]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 俞可平. 中国社会科学. 1993(04)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 蒋红.复旦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9033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唯物史观奠基时期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探讨
1.1 马克思关注市民社会的缘由
1.1.1 物质利益困惑与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的反思
1.1.2 克罗茨纳赫时期对市民社会研究的理论奠基
1.1.3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对马克思的重要影响
1.2 马克思1843-1844 年间对市民社会的认识
1.2.1 克罗茨纳赫时期的市民社会
1.2.2 《德法年鉴》时期的市民社会
1.2.3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市民社会的异化问题
第二章 唯物史观的确立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深刻变革
2.1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确立
2.1.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史观的诞生之地
2.1.2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全面阐述
2.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深刻变革
2.2.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市民社会理论
2.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理论
第三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后期发展与重要启示
3.1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后期发展
3.1.1 市民社会的历史作用
3.1.2 市民社会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后期发展
3.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启示
3.2.1 形成了对市民社会理论的科学认识
3.2.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传播与流变
3.3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划界及其意义[J]. 卜祥记,赵得生.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1)
[2]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折——《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政治批判思想研究[J]. 王代月. 社会主义研究. 2013(04)
[3]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种逻辑[J]. 李佃来. 哲学研究. 2010(12)
[4]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市民社会概念[J]. 阎孟伟. 天津社会科学. 2010(05)
[5]“日本新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市民社会与国家暨第四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周嘉昕. 哲学研究. 2010(01)
[6]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思想的重要转变——以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研究中心[J]. 韩立新. 河北学刊. 2009(01)
[7]青年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与《克罗茨纳赫笔记》[J]. 张一兵. 求是学刊. 1999(03)
[8]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J]. 王浩斌. 探索. 1999(02)
[9]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 俞可平. 中国社会科学. 1993(04)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 蒋红.复旦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9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7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