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F.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1-01-18 22:15
巴迪欧无疑是当代世界哲学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法国哲学家之一,他基于数学本体论建构的“事件哲学”在国际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随着国内学界对巴迪欧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其思想的研究也原来越来越多深入。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对巴迪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进行正面的理论阐述,而从反面对巴迪欧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拉吕埃勒(Fran?ois Laruelle)因其提出“非哲学”理论而蜚声于国际哲学界,他基于“非哲学”对巴迪欧的哲学给予了深刻的批判。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主要展现在拉吕埃勒根据阅读巴迪欧《存在与事件》所做的读书笔记而形成的《反巴迪欧》一书中。在书中,拉吕埃勒不仅对巴迪欧的数学本体论给予了批判,而且从具体层面对巴迪欧的事件理论、真理理论和主体理论也展开了批判。研究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既有利于客观地看待巴迪欧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当前在国际哲学界影响较大却一直不为国内学界所了解的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章节论述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第一章主要论述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支援性背景,主要包括巴迪欧哲学的学术影响,拉吕埃勒“非哲学”的理论渊源以及...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拉吕埃勒的思想生平
二、选题由来及研究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F.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支援性背景
第一节 巴迪欧哲学思想的学术影响
一、巴迪欧的真理理论对西方哲学真理观的影响
二、巴迪欧的事件理论对社会革命理论的影响
三、巴迪欧的主体理论对革命主体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 拉吕埃勒“非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结构主义阅读
二、德里达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
三、西方诺斯替主义对世界的异端阐述
第三节 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主要关切
一、对“理论民主”的追求
二、对解构主义不彻底性的批判
三、对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向往
第二章 F.拉吕埃勒从哲学观层面展开对巴迪欧的批判
第一节 拉吕埃勒“非哲学”思想概述
一、“非哲学”的哲学观
二、“非哲学”不是反哲学
三、“非哲学”是“第一科学”
第二节 巴迪欧的数学本体论
一、数学本体论提出的原因
二、数学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三、基于数学本体论的事件哲学
第三节 批判数学本体论的三个着力点
一、批判数学本体论的极权主义
二、批判数学本体论的纯粹主义
三、批判数学本体论对哲学的肢解
第三章 F.拉吕埃勒从具体层面展开对巴迪欧的批判
第一节 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事件理论
一、批判巴迪欧事件理论的偶然性
二、批判巴迪欧事件理论的唯意志论
第二节 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真理理论
一、批判巴迪欧真理理论的独断性
二、批判巴迪欧真理理论的非现实性
第三节 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主体理论
一、批判巴迪欧主体理论的主体是被动主体
二、批判巴迪欧主体理论的主体是分散主体
三、批判巴迪欧主体理论的主体是傀儡主体
第四章 对F.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的批判性反思
第一节 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的贡献
一、深化了对哲学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非哲学”解读
三、推动了哲学思维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二节 对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一、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否认了现实世界的可知性
二、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忽视了人所具有的阶级性
三、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泛化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第三节 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的启示
一、强调实在的内在性,但不能拒斥现实世界的可知性
二、鼓励思想的多样性,但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一元性
三、重视历史的必然性,但不否定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活动及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拉吕埃勒对巴迪欧数学本体论的批判[J]. 黄其洪,王鸿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2)
[2]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做好意识形态“内功”[J]. 韩庆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01)
[3]异化逻辑与事件哲学的相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与德勒兹的《意义的逻辑》[J]. 周阳. 河北学刊. 2018(05)
[4]从动物到人,再到怪物——生命的敞开和非人的激进生命[J]. 蓝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从哲学到“非哲学”——F.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导论[J]. 黄其洪,王鸿宇. 现代哲学. 2018(04)
[6]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本质”思想的扬弃[J]. 雷勇,陈锦宣. 学术研究. 2018(07)
[7]《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21世纪对《共产党宣言》的再解读[J]. 蓝江. 学术交流. 2018(05)
[8]论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蕴[J]. 贺来. 社会科学研究. 2018(03)
[9]过度决定、不足决定与相遇唯物主义——阿尔都塞思想的一次偶然偏斜[J]. 黄丹.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2)
[10]从主体性衰落到非人崛起——战后法国左翼批判思想的发展脉络[J]. 蓝江.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1)
博士论文
[1]从结构到历史—阿兰·巴迪欧主体思想研究[D]. 张莉莉.复旦大学 2013
[2]存在与事件的断裂辩证法—巴迪乌《存在与事件》研究[D]. 吕清平.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雅各比的“社会健忘症”批判研究[D]. 李平.西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8575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拉吕埃勒的思想生平
二、选题由来及研究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F.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支援性背景
第一节 巴迪欧哲学思想的学术影响
一、巴迪欧的真理理论对西方哲学真理观的影响
二、巴迪欧的事件理论对社会革命理论的影响
三、巴迪欧的主体理论对革命主体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 拉吕埃勒“非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结构主义阅读
二、德里达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
三、西方诺斯替主义对世界的异端阐述
第三节 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主要关切
一、对“理论民主”的追求
二、对解构主义不彻底性的批判
三、对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向往
第二章 F.拉吕埃勒从哲学观层面展开对巴迪欧的批判
第一节 拉吕埃勒“非哲学”思想概述
一、“非哲学”的哲学观
二、“非哲学”不是反哲学
三、“非哲学”是“第一科学”
第二节 巴迪欧的数学本体论
一、数学本体论提出的原因
二、数学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三、基于数学本体论的事件哲学
第三节 批判数学本体论的三个着力点
一、批判数学本体论的极权主义
二、批判数学本体论的纯粹主义
三、批判数学本体论对哲学的肢解
第三章 F.拉吕埃勒从具体层面展开对巴迪欧的批判
第一节 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事件理论
一、批判巴迪欧事件理论的偶然性
二、批判巴迪欧事件理论的唯意志论
第二节 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真理理论
一、批判巴迪欧真理理论的独断性
二、批判巴迪欧真理理论的非现实性
第三节 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主体理论
一、批判巴迪欧主体理论的主体是被动主体
二、批判巴迪欧主体理论的主体是分散主体
三、批判巴迪欧主体理论的主体是傀儡主体
第四章 对F.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的批判性反思
第一节 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的贡献
一、深化了对哲学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非哲学”解读
三、推动了哲学思维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二节 对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一、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否认了现实世界的可知性
二、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忽视了人所具有的阶级性
三、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泛化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第三节 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的启示
一、强调实在的内在性,但不能拒斥现实世界的可知性
二、鼓励思想的多样性,但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一元性
三、重视历史的必然性,但不否定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活动及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拉吕埃勒对巴迪欧数学本体论的批判[J]. 黄其洪,王鸿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2)
[2]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做好意识形态“内功”[J]. 韩庆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01)
[3]异化逻辑与事件哲学的相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与德勒兹的《意义的逻辑》[J]. 周阳. 河北学刊. 2018(05)
[4]从动物到人,再到怪物——生命的敞开和非人的激进生命[J]. 蓝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从哲学到“非哲学”——F.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导论[J]. 黄其洪,王鸿宇. 现代哲学. 2018(04)
[6]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本质”思想的扬弃[J]. 雷勇,陈锦宣. 学术研究. 2018(07)
[7]《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21世纪对《共产党宣言》的再解读[J]. 蓝江. 学术交流. 2018(05)
[8]论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蕴[J]. 贺来. 社会科学研究. 2018(03)
[9]过度决定、不足决定与相遇唯物主义——阿尔都塞思想的一次偶然偏斜[J]. 黄丹.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2)
[10]从主体性衰落到非人崛起——战后法国左翼批判思想的发展脉络[J]. 蓝江.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1)
博士论文
[1]从结构到历史—阿兰·巴迪欧主体思想研究[D]. 张莉莉.复旦大学 2013
[2]存在与事件的断裂辩证法—巴迪乌《存在与事件》研究[D]. 吕清平.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雅各比的“社会健忘症”批判研究[D]. 李平.西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85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8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