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仁”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21:12
张载继承了孔孟的仁学思想,并对孔孟思想作了更进一步的丰富与深化,使得儒家仁学思想的意义更加深远。张载以宇宙本体论为基础,构建起了仁学形上学,将伦理范畴的“仁”提升到了价值本体论的高度,为人之为人的道德哲学依据注入了新的内容。除此之外,张载又以宇宙生成论为基础,以“知礼成性”而“变化气质”成“圣道”,顺“天道”;以“穷理尽性”承“天德”,由“天命”,建构起了仁学工夫论。以仁学形上学和仁学工夫论为前提,张载又进一步发展出了仁政理念,提倡并施行以仁政养民,以礼乐教民的政治实践主张。由此可知,张载的仁学思想体系在儒学史上有三大贡献:第一,建构了完善的道德本体论,并将宇宙本体以及道德本体融为“一体之仁”;第二,仁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完善了以实现仁德为目标的工夫论,具体表现为“知礼成性”而“变化气质”;第三,张载仁学思想体系的确立,为儒家的仁政实践提供了完整而系统的理论根据。张载祖述自先秦儒学以来的天人关系论,提倡以“人”鉴“天”,以“天”立“人”,最后以“仁”统“天”与“人”,一方面给予了“天人合一”以细密的理学式证明,另一方面也说明,“天人合一”是其仁学体系建构最根本的方法论依据。而“为天地立...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张载仁学思想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仁”的内涵及其形上学
第一节 “仁”的内涵
一、“生生”
二、“爱”
三、“仁”的两种内涵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仁”的形上学根据与意义
一、以宇宙本体立“仁”
二、仁:人何以为人的根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仁学工夫论
第一节 仁智合一
一、仁智合一:成圣之道
二、仁智合一的基本进路
第二节 知礼成性
一、以礼化性
二、依仁行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仁政思想
第一节 以仁养民
一、重回井田制
二、仁政在养民
第二节 以礼教民
一、富而后教
二、以礼化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张载仁学思想的特征与意义
一、张载“仁”学思想的特征
二、张载仁学思想的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代典籍
二、学术专著
三、期刊文献
四、硕士论文
五、博士论文
六、论文集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一、个人教育简历
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学的自我革新与儒释道三教论衡——宋学形成路径的思想史考察[J]. 冯兵.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3)
[2]“太虚”本体视域下张载天人贯通论新探[J]. 律璞,林乐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3]论张载气学的特点及其人文关怀[J]. 曾振宇. 哲学研究. 2017(05)
[4]关学的哲学意蕴——基于张载思想的考察[J].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5]张载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改造及“仁”学定位[J]. 郭锋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民国以来井田有无之辨综论[J]. 周书灿. 河南社会科学. 2016(01)
[7]张载礼学思想探论[J]. 潘斌. 社会科学研究. 2015(06)
[8]简论宋儒“一体之仁”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以张载、二程、朱子的“一体之仁”思想为例[J]. 吴根友,Peng Ping. 孔学堂. 2015(02)
[9]张载思想研究的历史回顾[J]. 方光华,曹振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10]张载的学术历程及其关学思想[J]. 林乐昌. 地方文化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论儒家的生物多样性智慧[D]. 蒋忠华.南京农业大学 2013
[2]我欲仁,斯仁至矣—对孔子仁的解读[D]. 冯晨.复旦大学 2012
[3]北宋仁学思想研究[D]. 郑建钟.西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张载礼乐思想论[D]. 刘焦.四川师范大学 2015
[2]论张载的“爱”[D]. 刘闯.湘潭大学 2013
[3]张载仁爱观研究[D]. 杨佳.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 张珍珍.宁波大学 2012
[5]孔子“仁”的范畴及其现代价值[D]. 王建伟.曲阜师范大学 2011
[6]浅谈孔子的“仁”“礼”思想[D]. 黄素华.上海师范大学 2011
[7]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 马斌.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87722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张载仁学思想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仁”的内涵及其形上学
第一节 “仁”的内涵
一、“生生”
二、“爱”
三、“仁”的两种内涵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仁”的形上学根据与意义
一、以宇宙本体立“仁”
二、仁:人何以为人的根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仁学工夫论
第一节 仁智合一
一、仁智合一:成圣之道
二、仁智合一的基本进路
第二节 知礼成性
一、以礼化性
二、依仁行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仁政思想
第一节 以仁养民
一、重回井田制
二、仁政在养民
第二节 以礼教民
一、富而后教
二、以礼化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张载仁学思想的特征与意义
一、张载“仁”学思想的特征
二、张载仁学思想的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代典籍
二、学术专著
三、期刊文献
四、硕士论文
五、博士论文
六、论文集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一、个人教育简历
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学的自我革新与儒释道三教论衡——宋学形成路径的思想史考察[J]. 冯兵.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3)
[2]“太虚”本体视域下张载天人贯通论新探[J]. 律璞,林乐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3]论张载气学的特点及其人文关怀[J]. 曾振宇. 哲学研究. 2017(05)
[4]关学的哲学意蕴——基于张载思想的考察[J].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5]张载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改造及“仁”学定位[J]. 郭锋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民国以来井田有无之辨综论[J]. 周书灿. 河南社会科学. 2016(01)
[7]张载礼学思想探论[J]. 潘斌. 社会科学研究. 2015(06)
[8]简论宋儒“一体之仁”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以张载、二程、朱子的“一体之仁”思想为例[J]. 吴根友,Peng Ping. 孔学堂. 2015(02)
[9]张载思想研究的历史回顾[J]. 方光华,曹振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10]张载的学术历程及其关学思想[J]. 林乐昌. 地方文化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论儒家的生物多样性智慧[D]. 蒋忠华.南京农业大学 2013
[2]我欲仁,斯仁至矣—对孔子仁的解读[D]. 冯晨.复旦大学 2012
[3]北宋仁学思想研究[D]. 郑建钟.西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张载礼乐思想论[D]. 刘焦.四川师范大学 2015
[2]论张载的“爱”[D]. 刘闯.湘潭大学 2013
[3]张载仁爱观研究[D]. 杨佳.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 张珍珍.宁波大学 2012
[5]孔子“仁”的范畴及其现代价值[D]. 王建伟.曲阜师范大学 2011
[6]浅谈孔子的“仁”“礼”思想[D]. 黄素华.上海师范大学 2011
[7]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 马斌.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87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987722.html